人类为什么需要故事?没有故事,没法做事呀
AB先生 开智学堂
“ 小时候,我们总要听完睡前故事才会入睡,长大的你,还喜欢听故事吗?故事有什么用?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故事吗?未来,故事会消失吗?请看下文,开智校友 AB 先生为你讲述故事的意义,一起来感受故事的力量吧~
作者丨AB先生
本文转载自博客「是非题」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1
长大成人后,最开始觉得故事是文科人的玩物,理科人的逻辑已经足够了,然后在《人类简史》中了解到故事的重要性。故事真不是我想的那样,它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品,而且发挥着超越我想象中的作用。
人类社会,是依靠故事相连的,故事造就了人类社会。这篇文章,就围绕 Jonathan Gottschall 的书《讲故事的动物》。
Jonathan Gottschall 对故事的重要性如此描述到:
数万年前,人类的心灵尚未成熟,人数也还不多,我们就已经开始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现在,经过数万年人类已经遍及整个地球,我们对于万物起源的神话还是深信不疑,我们仍然会为书本、舞台与银幕上的各种关于谋杀、性欲、战争、阴谋的真实故事,或令人震惊的虚构情节而感紧张不已。
人类是对故事相当着迷的生物,即使到了夜深人静,躯体已然入睡之际,心灵仍然持续整晚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科学发展,并没有抛弃故事,现代人类接触故事并没有变少。
书架上,小说的每年销量已然超过其他非小说类的销售量。屏幕里,人们毫不停歇地阅读着文字、视频、语音构成的一个个虚构或真实的故事。
黑夜和白天,我们在眼睛闭上时做着充满故事的梦,白天清醒的时候,大脑依旧没有停止幻想。
我们沉浸在故事中的机会,远超过做梦与幻想、歌曲、小说和电影。人生有 1/3 的时间都在编制故事。
人类为什么需要故事?进化是现实的功利者,故事这种看上去毫无用处的的事物,为何没有在历史长河上被淘汰?
作者认为,故事中有一部分是与进化有关,另外一部分则是进化过程中的衍生物。故事不是人类后天学习接受的,小孩融入故事的能力是天生的,我们是生活在故事中的动物。
故事也不是生理上的需求,人类身体中没有一块区域专门为接受故事而产生。故事可以教育我们,深化我们,带给我们快乐。故事可能是人之所以为人最具价值的原因之一。
2
我们被故事吸引,是因为它能带给我们快乐,但事实上,故事里面的大部分情节,包括威胁、死亡、沮丧、焦虑,都让人感觉很不舒服。从格林童话到古典文学,从莎士比亚到现代电影,尽是令人感到沉重的东西。巴斯特说过「地狱是故事的常客」。
故事谈的就是麻烦。两千多年的最为经典的故事书《伊索寓言》,我翻了翻最前面的 20 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坏事。主角在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之前,一定先要和麻烦周旋。无论英雄之旅或者民谣童话,处理麻烦是故事的普遍公式。
故事对我们的影响不仅在心理上,也作用在生理上。当主角陷入困境后,我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当英雄被坏蛋陷害时,我们会坐立不安,愤怒出奇。
计算机科学家拜伦 · 里夫斯及克利福德 · 纳斯在《媒体公式》一书中证明,人类对故事和计算机游戏中事物的反应,和他们对于真实事件的反应是一模一样。
故事是虚拟的,但大脑还是会把它当真实处理。正因如此,小说家基斯 · 奥特利说,「故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飞行仿真器,正如飞行仿真器让飞行员可以接受安全的训练,故事让我们可以在安全的训练模式中接受社会的重大挑战。」
故事是古老的虚拟现实机器,专门在模拟人类的问题。
图片来源 Unsplash
3
人类左脑负责语言、思考和假设推理,右脑负责处理情感、声音和图像。(注:这只是简单粗暴的划分,某些功能在左右脑之间是有倾向的,但在人类日常执行的许多任务当中,左右脑都是协同工作的。)
在人类左右脑实验中,研究者将一副好笑的画面传递到受试者右脑,受试者发笑。接着研究者会问:「你为什么发笑」。这个时候负责语言的左脑并不知道看到了好笑的照片,但它会编造一个逻辑,比如说突然想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这样一连串的精彩实验说明,大脑会讲故事。
疯癫与创意,长久以来总是被人无视。心理学家贾米森在《疯狂天才》中主张精神疾病与文学创造力关系密切。他的书中表明,一位小说学家患有双重性格的概率是一般人的 10 倍。诗人患有精神错乱的概率比常人高出 40 倍。
评论家艾伦的观点更加偏激,他认为西方文学传统似乎都是由酒鬼、赌徒、躁郁症患者、淫魔患者所主宰的。
除此之外,阴谋论长久不衰也是大脑喜欢故事的一个例证。剧情引人入胜,将现实和想象链接起来,构成一套符合逻辑满足大脑需要的现实观点,令人着迷。使用 google 搜索,可以找到千万条数据,每一个事情都可以发展成阴谋论。
4
过去几十年,科技浪潮引领者人类跨越式前进,整个文学领域仿佛陷入了巨大,而且可能是永久性的衰退之中,故事会消失吗?
以小说为例,世界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本新的小说出版,整体数据在稳步上升。过去十年,许多文学小说仍然有大量的阅读者。如刘慈欣的《三体》,杨 · 马特尔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有的小说不但大为畅销,还翻拍了电影,做起了 IP。
小说消失也未必是故事的末日。充满故事的电子游戏《使命召唤》,2010 年上市第一天就赚了 3.6 亿美金。充斥微博的段子与短视频也成了当今大众文化消费的低等虚构流行产品。
在小说存在之前,我们已然是故事的生物。另外诗歌也并未凋亡,变成了小小白色方块中的一首首优美的歌声,被塞进人们的裤袋。电子游戏、虚拟现实中也充满了故事。
说故事的方式都未来也将不断演变。比如《头号玩家》所描绘的未来,每个人都成为自己故事的作家与主角。
图片来源 Unsplash
5
在书的末尾,作者也负责的提供了一些建议:
多阅读与观赏虚构,让我们更有同理心,来驾驭生活中的矛盾;我们天生被故事吸引,要陶醉故事改变世界的力量,也要对故事保持警戒;怀疑阴谋论,怀疑自己的理性偏差;了解故事的力量。成为一个说故事的动物。
毕竟,没有故事,我们会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