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如何找回深度阅读的习惯?
学霸猫 开智学堂
“ 你还在读纸质书吗?电子书那么方便,为什么还要费力去购买纸质书呢?你的阅读习惯是怎么样的?是否已经很久没有深度阅读了?往下看,学霸猫跟你谈谈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同时带你找回深度阅读的习惯~
作者丨学霸猫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轻松冥想」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1
我的办公室对面,就是南方报业。
仿佛在风暴中心眼一样,短短几年,这个新闻集团里的记者们,都投入了新媒体的滚滚洪流,成为坐拥百万粉丝的大号,彻底摆脱了纸质媒体的束缚,在互联网阅读的时代乘风破浪,好不潇洒。
那栋破旧的大楼,仿佛象征着纸媒昔日的辉煌,每每抬头望见,总能听见还在体制内的朋友,一声叹息。
数字化阅读彻底取代纸质阅读,全球人民唱衰纸媒和纸质出版物已经几十年了。
的确,我们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杂志和报纸开始被新媒体账号取代。可是,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纸质书籍的消费,不降反升。就连亚马逊,都已经在美国开设线下实体书店。
乍一看,这似乎不合情理。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阅读 App,书籍从 PDF,到 iPad,到 Kindle,有无数多种电子化阅读的方式。效率高,便宜,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内容也足够丰富。
明明这么方便,我们为什么还要费力去购买纸质书呢?
在你继续往下阅读之前,停下来,思考五秒钟:你最近一次买纸质书,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2
对我而言,这个答案很简单。用最浅白的话来说就是,纸质书才能提供真正的「阅读体验」。
用稍微科学一点的话来说,阅读是一项很费力的工作,需要大脑调动大量的注意力,和非常高级的认知功能,才能完成的。对于这样一项消耗脑细胞的工作,我们必须要为之营造出足够的仪式感,专注和沉浸的环境,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的效果。
因此,那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需要反复看的讯息,必须要被印刷出来,我们才会有真正在「阅读」的感觉。
所以,很多人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还经常打印下来阅读,甚至手抄下来,也正是这个加深印象的需求。
阅读的前提条件,是集中注意力,而在手机屏幕上或是电脑屏幕上,我们自然而然地处于一个注意力涣散的状态,总会觉得静不下心来。
因此,即使内容和电子书一样,纸质书这种呈现形式,所提供的功能,就是静下心来,专注起来。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忙碌和分心,这样静下心来的体验,越来越成为了人人都渴望的稀缺商品。
同样,大部分电影我们花 5 块钱,甚至不花钱,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为什么我们还要花 10 倍的价格,走进电影院观看呢?
其实,电影院的屏幕、声效和漆黑的环境,提供的也是同样的体验,这种沉浸下来,专注于此的体验。
想一想,我们在家里一边看电影,一边玩微信,一边又叫个外卖,其实从来不是认真在看电影。只有走进电影院,一片漆黑,我们把注意力全都放到了电影上,才能获得 2 个多小时完整无缺的沉浸快乐。
如果从大脑的角度来理解,其实,电影是什么内容,书籍本身是什么内容,可能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在这个观影和阅读的体验中,我们能否得到深度的沉浸和投入,进入一种暂时忘我,烦恼较少的状态,才是我们追寻的快乐之源。
你用什么状态看电影,比你看什么电影更重要。
同理,你用什么状态看书,比你看什么书更重要。
图片来源 Unsplash
3
你是否也在电脑里存了好多免费下载的 PDF 书籍,却从来没有阅读呢?
你是否也在浏览器里收藏了无数个网页链接,却再也没有打开呢?
你是否在 Kindle 和各种阅读 App 里也塞满了好多书,然后有一天忽然发现「咦,我怎么买了这个?」
甚至,你可能家里也有书柜,堆满了很多很多的纸质书,却只阅读过其中的百分之十……
所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我怎么知道呢?因为,我也是这种人啊。
我有两个 Kindle,一个绑定国内账号来看中文书,一个绑定美国账号来买英文书。我还在豆瓣阅读 App 里,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书。当然,很多书买来了也没有看。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非常松散的人,倒也觉得很正常。
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过美好的学习幻觉——我无时不刻都在浏览讯息,无时不刻都在学习。哇,因为我买了这么多书,我一定会逼自己拿出更多时间来看书,来学习,来成长。
而事实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书非借不能读也」,那些书买回来就躺着了,该吃该玩该干嘛还是干嘛,那些各处搜罗来的厉害的书单,就继续躺在那里,好像在祈祷,总有一天,你会变成一个精进的人。
多年的生活经验应该使我们承认,随时随地都在勤奋读书,真的,只是一个「都市传说」。
汝欲读书,功夫在书外。
问题不在读书本身,而在于,我们必须以足够大量的沉浸式读书经验,让读书从一件费力的事情,转化为不那么费力的事情。
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我们之所以「想读书,而静不下来读书」,恰恰是因为自己没有用力积累到一个自然而然,读书不再费力的过程。
4
你可以做一个实验,了解自己现在的阅读水平。
哪些书你觉得完全不用脑子也可以看?哪些书觉得自己是稍微用点脑子可以看?哪些书必须要自己用全部的脑子才能看?哪些书自己就算用了全部的脑子也没法看?
然后,彻底抛弃前两类,把时间都投入到第三类书上,找到那些「你要用全部的脑子」才可以看的书。
这是你阅读能力真正突破的关键,不断阅读这一类书,并不是要从书上学到多少道理多少知识,而是要透过这样的阅读,磨练你专注沉浸的能力,真正有效的锻炼我们大脑。
有的人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做个思维导图,然后侃侃而谈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这还是比较低级的阅读方式,因为,它没有调动我们更高级的认知功能,只是在进行简单的加工和重复。
我从来不会对书籍内容做思维导图,也很少会大段摘抄书籍内容。一个更好的方式是,读完书,就彻底放下,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写出一篇具有自己观点的书评来(不用怕自己写错,或者误解作者的意思)。
我们要做的,不是写最正确的书评,而是锻炼自己的高级认知功能——沉浸专注的阅读,沉浸创造的写作,来激活自己的大脑。
显然,这样的读书方式不会很快。最开始你可能一天读个二十分钟,就觉得累爆了,大脑并不适应这样的工作。
这很好,不断挑战自己的大脑的极限,慢慢去增强自己的专注和沉浸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的根本。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一点的时候,你也就会明白,炫耀自己的读书数量和读书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而当你关上书,开始写书评的时候,很可能会意识到,哇,自己脑袋一片空空,完全写不出来……没关系,开始胡编乱造,把印象中模模糊糊的那些感觉写出来,其实就已经是一种更高度的创造和锻炼了(激活一种你从未用过的大脑功能吧)。
真正的重点,永远在于,你读书的时候,是认认真真,全心全意,专注在读。这才是我们做一切事情,读一切书的重点。
而那些拼阅读速读,拼阅读数量的念头,让我们完全偏离了读书来锻炼大脑的本意,总是想立刻拿着点儿东西出去用,出去骗赞骗粉骗关注;越是这样,就越静不下心来,越读书越焦虑,越努力越没有长进。
图片来源 Unsplash
5
我常常说「读书是没有用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总想在书里找到答案,找到创可贴,找到解药。好像我读完这本书,收入就能翻三倍。
出版商们深谙人们这种速成的心理,5 分钟改变人生,1 小时建立习惯……而我们总是一次次被自己的惰性引诱,不自觉地掉入「寻求速效药」的读书心态。
那些总在找解药的同学,建议在床头贴上这句话:
如果读书有用的话,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有六块腹肌的亿万富翁了!”
所以,我们阅读,只是在他人的思想中找到启发,只是获得一些快乐,一些审美上的情趣,却绝不要想着照着书上说的做,我就一定能走上人生巅峰。
时刻提醒自己,我们阅读的根本,是沉浸在那些引人入胜的思想和作品里,让自己能真正安静下来,专注起来,有意识的去磨自己使用注意力的方法,去磨自己的脑子和心态。
挑一些稍有难度的作品,很多小说和故事,因为不费脑子,让人持续想读,但其实你也会觉察到,正是因为不费脑子,所以你总是在一边读书,一边走神。
读那些你真正感兴趣,想读的书,经典的书,通常不那么好读。忘记速度,忘记你制定的阅读计划和目标,今天 5 分钟,10 分钟也好,只要有几分钟,在认真读,真正读进去了,就足够了。
回过头来,我们记得的,从来不是那本我读过最有名,或者最牛逼的书,却是那本我读的最认真,阅读时光让世间一切都消失的书。前者是我们在朋友圈里发过就忘的封面,后者,才是我们留在心中永不磨灭的,生命体验。
愿你每分每秒,都是在用生命读书;而绝非用读书,来打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