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分析,帮我搭建起现实和理想世界的阶梯
钟慰 开智学堂
“ 论证分析课,是开智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它到底在教些什么?那么难,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它呢?学了以后,能不能在生活中运用?对此,我们为你采访了开智金牌教练钟慰,与你讲讲他在开智学习论证分析的一些经验及收获,希望他的经验,能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帮助,一起来看~
作者丨钟慰
本文为开智学堂原创作品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Q1:论证分析对你来说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这是门有难度的课,课程涉及的认知科学和逻辑学,信息量大抽象度高,起步时,尤其需要兴趣驱动,熬过入门的难关。
这也是改变思维的课,不可逆地改变,课程从数百本书提炼出精华,稳定性极强,习惯了新的思考,我很痛恨过往的无知。
Q2:为什么你觉得论证分析是来自认知科学和逻辑学的秘密武器?
一方面,我读了逻辑谬误、批判性思维的流行读物,我就在想:是不是把这些谬误统统解决,就是学会逻辑了,但发现越学越多,不会的越多。
另一方面,印象里逻辑就是各种刷题,各种写代码,细想觉得就算不知道「苏格拉底会死」,生活不也一样照旧,这和逻辑无所不能的内心认识严重冲突,我陷入了迷茫。
论证课解开了我内心的谜团,因为逻辑往往发生在理想世界中,但谬误往往在现实世界中,两者是孤立的、脱节的。
论证课是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建立起一座阶梯,两块知识齐头并进,最终在生活实践上汇合,这是秘密武器。
图片来源 Pixabay
Q3:上完课程后,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生活中如何运用它?
我学会分辩商家的障眼法,学会了过滤出书本关键。我意识到,论证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达成共识,我也学会在沟通他人时如何守正、平和。
论证是讲道理的学问,但不仅仅是讲道德的学问。21 世纪,随着人际沟通的频繁,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我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并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建设性的,不再有绝对的对与错。
论证讲道理,但不争是非。论证需要来自认知科学的知识,研究大脑如何工作,心智如何形成的学科,对日常生活中的认知经验进行了升华和抽象。
论证不争锋他人,而是面对自己。论证能力,是帮助人们解決问题、进行决策、理解不同的概念,以及更好些执行其他高要求的智力任务。人们有各种的偏见,先入为主,事后诸葛亮,如影随形。背后依靠知识背景,也藏着文化习俗。
再比如,大自然的颜色有几种,是七种么。社会生物学创始人爱德华·威尔逊在《知识大融通》中有不同发现。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颜色表达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是两种,有的三种,而在我们国家是七种。甚至同样是七种,在美国和在中国也并不完全对应。司空见惯的知识,背后有文化习俗的影响。
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台计算机,心智程序则是计算能力的体现,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在综述了大量研究后,提出了心智程序的辨别:好的心智程序要能真实反映世界,这是明辨,好的心智程序要避免拒绝对自身进行评估,这是慎思。
论证的练习,是帮助调优你的心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论证分析呢,还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生活中的论证》。
图片来源 Pixabay
Q4:做结业作业是什么样的体验?
一期大作业,我选了一个工作中的问题,想着容易些。想归想,做归做,在写的时候,仍然困难重重,阻力来自于内心,心里面一直在嘀咕,这种层层堆叠逻辑,严密构建的文章,真的比那些诉诸感观的文章更说服人么。
我的答案是,论证的重点不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重点是把事情说清楚。想清楚这点,就坦然了,通过这样的历练,建立起了一种说理的丰富感。
论证二期,我单挑结业作业,鏖战了三天,落下最后一笔,已是深夜,我抑制不住情绪,跑到静寂的大街上,望向爽朗的夜空,我爱上了这种放肆思考的感觉。
Q5:在开智学习有什么不一样?
开智的学习挺异类的,研发高度投入,教学质量很高,需要你自觉自律,和市面上大多学习截然相反。
开智的学习氛围又很纯洁,仿佛回到校园,去攻克一个个难题,去培养一个个思考习惯,补上学生时代缺失的一课。
开智的学习,会让你不知不觉,变得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