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九个角度理解疫情期间的人性(附培训课件)
阳志平 开智学堂
“ 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是不是你的生活、工作都很受影响。开智学堂邀请了阳志平老师连续举办了三次讲座。阳志平老师曾在 2003 年深度参与非典;2008 年深度参与汶川地震,并先后参编、主编《用心战“非典”》、《灾后心理自助手册》等书,应对重大灾难事件经验丰富。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讲座背后的关键点。
作者丨阳志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智工具箱」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近期,连续举办了三场公开课,谈非常时期,如何应对。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不同地域,表面上遇到的问题大不相同,但最后都是与人性相关。将其关键,整理为文字,供所有读者参考。
普通人
1、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人类的愚蠢总会重复。
前半句话是鲁迅的金句,但今天不聊鸡汤,聊科学。近十年来,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关于情绪的最大研究进展就是——情绪建构论。情绪建构论改写了教材,告诉我们,情绪是一种依赖社会现实的概念习得。
什么叫作社会现实?当碰到重大灾难事件,你属于人类的一份子,必然哀鸣。
什么叫作概念习得?小朋友头脑中没有关于社会规范的概念。慢慢长大,建立了责任、义务、自由、公平等认知。当自由被限制,隔离在家,你就会郁闷,此时你不会出现「欣喜若狂」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概念习得。
人类的愚蠢超过我们想象。因为,人类从来是带着一颗三心二意的大脑行走在互联网时代。这就是认知科学的三重心智模型。
你的大脑工作机制,有三种工作机制: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
在自主心智部分,你不需要动用大脑太多算力,有来自先天的进化模块,比如,看到蛇就会害怕;也有来自后天的内隐学习模块。什么叫作内隐学习模块?当学习的技能成了肌肉本能,这就是内隐学习,无需再调用大脑太多算力。比如,小时候学会自行车,多年没骑,一旦再来,马上就会。自主心智部分还包括了前文提及的情绪模块,当一个情境出现,你究竟该笑还是哭?
算法心智则是传统智商测验考察的那些,比如反应快、算得准。反省心智则是指人类对自主心智、算法心智监控、调节的机制。
显然,近期你深刻体悟到,高智商的人并非高理性。
那些导致疫情从地区级别事件上升为世界级事件的关键决策者;那些乐于转发各类谣言,并抢购的亲朋好友。
成为理性的人为什么如此之难?因为,你既要打败基因,不成为基因的奴隶。用反省心智去压制、调节自主心智中的进化模块。比如,那些似是而非的标题党,充分地利用了大脑爱偷懒的这一特点。因此,你需要调用反省心智来打败认知吝啬鬼。
我们还要打败模因,不成为模因的奴隶。你得掌握实验思维、概率论思维、经济学思维、统计学思维,才能更好地辨别真相。
2、乌合之众依赖社会认同,即使是随机的。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极端隔离事件?认知科学家将其称之为「我群中心主义」。
关于「我群中心主义」,最精彩的理论模型是欧洲社会心理学之父泰费尔提出的「社会认同论」。
什么是社会认同论?雨后,当你仰望彩虹,你会看到一条七彩带,不同颜色相对独立。但真实情况却是,不同波长的光是连续分布的。人们的认知器官,自动地将这个连续的波谱划分为七个不同颜色范畴。
这个范畴化的基本机制是人类进化而来,也是适应繁杂社会的一种本能。它使得人类能够简化复杂的世界。如何简化世界呢?一方面,在同一范畴(颜色)内,模糊范畴刺激(光的刺激)相互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在不同范畴(颜色)内放大某些光谱的区别。这被泰费尔称之为范畴化机制的增强效应。
在此时此刻,泰费尔似乎还是一个普通的学者。然后,接下去,从物理刺激到社会刺激;物理范畴到社会范畴的跳跃,见证了一位天才的诞生。泰费尔沿着各项学术传统出发,将社会看作是不同的社会范畴的集合,人们主要是从自己所归属的社会范畴获得认同。因为认同与在不同的社会范畴中的存在,我们才发育出自己的独一无二。
我们不仅仅会范畴化光,同样会范畴化各种物体,更会范畴化别人。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范畴化自己。泰费尔及其弟子,将人类范畴他人的过程,称之为「社会认同论」;将人类范畴自己的过程,称之为「自我归类论」。
在以上种种范畴化过程中,这种增强效应是如何起作用的?比如,在宁愿损害他群利益的前提下,为什么人类总会采取一种「我群中心主义」的策略行事呢?天才的泰费尔发明了一种称之为「最简群体范式」的实验研究范式,积半个世纪之力,最终对与人类社会行为相关的多项社会科学难题统统通杀。
什么叫作「最简群体范式」?以前研究社会偏见的心理学家们,普遍以为,社会偏见来自种族、民族、国家、地域、性别等等。泰费尔则反其道行之,采取极简的最小分组,比如只分为 A 组与 B 组。所以称之为 Minimail-Group paradigm。
最简群体范式,最令人绝望的发现是,给人随便用硬币分组,只要你意识到你在某个组内,你就会按照 A 组、B 组的归类,表现出该组的行为模式。也就是,人类会在一个组内,尽量认同该组,然后扩大 A 组与 B 组的差异。
是的,你压根无需用湖北省内、省外;中国人、西方人来对人群分类,泰费尔只是随机地扔扔硬币,将人们随意分成 A 组、 B 组。然后人们就开始模糊组内差异,扩大组间差异。
——所有的湖北人都是潜在的病毒传染者?所有的返京者都需要自我隔离 14 天?所有去国外的中国人都需要自我隔离 14 天?
——所有支持某某基金会的人都是好人?所有反对某某基金会的人都是坏人?
绝望不绝望?失望不失望?人类就是存在这么根深蒂固的「我群中心主义」。幸运的是,认知科学家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样提供了优雅解法,改日再聊。
3、品味生活,而非应对生活。
2003 年,非典发生时,我 22 岁,当时以一位心理学工作者的身份,第一时间发起一些课题,被媒体报道。从当年的研究中,我学会最重要的启发是:
- 非典时期,人们的应对方式可以分成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大类,主要包括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求助和解决问题六种。按照这些应对方式的积极有效程度,可排出以下的关系序列: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求助→解决问题,其有效性是依次递增的。
- 影响人们在非典时期的应对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三种社会支持形式。
- 人们在非典时期,获得的社会支持(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越多,就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
然而,17 年后,随着学界进展,我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
这就是从「应对」到「品味」。为什么呢?在减压时,你付出的努力是一种应对。能应对压力,并不代表你已学会品味生活——一种享受生活中积极体验的能力。
我在《生活中压力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换个视角呢》文中,总结了品味生活的 10 种策略,其中,对于你来说,疫情期间最应该使用的是这 2 个策略:
1)向下比较:将自己拥有的感受和别人可能正感受到的更糟糕的感受做对比;或者,将现在的情景和过去已发生的更糟的情景做对比;抑或,将当前事件与未来事件可能演变得更糟的情况做对比。
2)行为表达:自然地将自己体验积极情绪的行为表达出来,比如捧腹大笑、雀跃不已等。记住,你的快乐,会传达、感染给身边的人。
志愿者
4、你并不是英雄。
参加灾后心理支持工作的心理学家再三地观察到,灾后个人或群体的应激反应形成了一种相对可预测的类型。这种类型出现在从灾难的爆发开始到之后的 18 至 36 个月的期间,可以用四个相异的阶段来描述。这四个阶段分别被称之为英雄主义阶段、蜜月阶段、幻灭阶段和再稳阶段。在英雄主义阶段,个人和团体不遗余力地进行抢救、救助、提供庇护、紧急维修和清理等工作。这种增强的生理兴奋和行为活动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
也许,你刚刚从这种英雄主义阶段中醒过来,面临蜜月阶段与幻灭阶段的挑战;也许,你即将进入这种英雄主义的阶段,但是,我需要特别提醒你的是,你并不是英雄。
英雄是历史的产物;英雄是政治的产物;英雄是媒体的产物;然而,英雄不是心理学的产物。在心理学看来,人人都有人性美好、积极的一面,同样,也有黑暗、消极的一面。作为平凡如你我,我们并不需要英雄,我们需要的是,将自己人性美好、积极的一面展现出来,同时,正视自己消极的一面,就足以成为自己的英雄。你也许阅读了大量媒体报道,你也许正在,或者即将奔赴前线。那种激昂的情绪、举国同殇的浩大场面不断地在你心中回荡,你,试图或者正在成为英雄。
但是,请记住,你始终是你自己。时代、政治、媒体,赋予你的责任,当与你的自我、内心深处的追求相冲突时,请慢慢地停下急匆匆向前的脚步,多想想,那是我真正想要的吗?与成为历史、政治、媒体的英雄相比较,更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
5、旁观者与当事人的角度不同。
中国有句古话:枪打出头鸟。从事任何稍微超出正轨的事情,人们首先怀疑的是,你的动机。从心理学原理上来讲,这是非常好理解的。当事人更多地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多的用环境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原因;而旁观者则更多地受到了当事人的稳定品质的影响,更多地用个人品质来解释当事人的行为。
你能奢望一位来自网上的陌生人了解你的稳定品质吗?即使是你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一定了解你的稳定品质。既然如此,人们怀疑你的动机,让他们去怀疑吧。彪悍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好了,让自己做的事情,去替你说话;而不要将力气花在与人性的黑暗面较劲上。
注:上述两段,引自在汶川地震,最群情激昂的时候,我写给数千名志愿者的信件。
6、注意保护自己,不仅仅是身体,更包括心理。
对于绝大多数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来说,不仅仅要注重戴口罩、穿防护服,还要注意给心灵戴口罩、穿防护服。
2008 年汶川地震期间,我 28 岁。在当天晚上,我发起了一个灾后心理自助组织,召集了数千心理学志愿者,参与汶川灾后心理重建工作。
在汶川地震期间,不少志愿者都出现了 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当时在汶川地震期间,我们给志愿者的培训课件。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知识点:DABDA 模型。该模型是灾难心理学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它指的是多数人都会经历的 5 个情感反应阶段。
第 1 个阶段:否定(Denial)和⾃闭(Isolation)
还记得在几个微信群,当我第一次说新型冠状病毒这件事时,所有人都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当我在公司群里说这个事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我过度紧张了。但后面大家都发现我说对了,这也是一个正常人的反应,大家一定要明白,如果你不是心理学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你会发现经历的第 1 个阶段是否定和自闭。
第 2 个阶段:愤怒(Anger)
经历过第一个阶段后,你开始愤怒,「认为老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尤其是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特别大的人。
第 3 个阶段:讨价还价(Bargaining)
接着,你会问,如果我这样做,事情会不会有转变?
第 4 个阶段:沮丧阶段(Depression)
之后,你的情绪开始低落。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没到这个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接受现实(Acceptance)
对于那些不幸的人,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这是当时汶川地震期间,我主编《灾后心理自助手册》一书的配套课件,分别是当时给普通人、职业救助者(医护人员、军人警察与灾区干部等等)、幸存者、志愿者的心理训练方法。欢迎各位自取。网址:http://qr32.cn/BbD3B0
创业者
7、人类智慧来自「搭乘」机制。
马奇说,我们人类通过进化的「搭乘」机制——那些几乎总是失败的智慧(如乌托邦智慧)与那些明显成功的智慧(如常规智慧)捆绑在一起,走向成功。
那么,如何将搭乘原理用在业务自救上?
你可以按照疫情对自己影响程度进行分级。比如,你可以分为五类。
- 完全利空:餐饮、旅游、电影等行业;
- 比较利空:比如部分制造业;
- 影响一般:比如民生基础行业;
- 比较利好:比如在线教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行业;
- 完全利好:比如疫情装备相关行业,比如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紫外线消毒灯等生产企业。
接着,你可以进行逆向思考,我的新书整理为三种机制:捆绑;搭乘;对冲。
- 捆绑:将两个体量差不多的 机构 1 与机构 2 放在一起。
- 搭乘:一个体量更小,一个体量更大。将体量小的成为体量大的一个环节。
- 对冲:用不同品类、不同方向的投资来降低投资风险。比如,买股票的同时在卖债券,再如,做多黄金的同时做空白银。
资金会流向利好的那些行业;那么,可以用这三种机制,要么捆绑,跨界联手;要么搭乘,成为那些利好行业的一个环节;要么对冲,用不同品类、不同方向的投资来获利。
8、拆分一切可以拆分的,改变可以改变的变量。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位同学的家政公司。家政行业受影响很大。大半都停业。那么,我们如何做拆分?
你可以将人群划分为对疫情高敏感人群与低敏感人群。什么叫作高敏感人群?典型如城市白领,不具备医学知识,且没见过相关病人。
什么叫作低敏感人群?典型如在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相关医学知识,且见过了不少病例。
显然,低敏感人群更容易接受家政公司在当前阶段的服务。因此,这位同学推出了一个给前线医生家属免费服务的活动。
第二个例子。是一位经营摄像工作室的同学。在当前线下需求萎缩的阶段。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将自己团队的技能组合拆分。
当前阶段,拍摄显然不现实。但剪辑靠谱。拆分后,然后建议这位同学,1)抓住一些新兴的垂直视频平台。比如,新兴的在线教育的老师们剪辑视频的需求。2)垂直于在线教育、数字出版、知识付费的剪辑。
早期通过剪辑,活下来之后,随着疫情慢慢平稳,再扩大业务线,从远程剪辑到线下拍摄。
这里有个常见的思维误区是什么?在疫情阶段,当大家看到某个领域很火,往往想尽快学习,进入那个领域。但这是不靠谱的思路。短期学习,难以在一个疫情期间这样的不确定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
更好的做法是。将自己的技能组合拆得更细致一些,然后挑选出自己早就轻车熟路,甚至原本看不起的一些技能。
比如,摄像师瞧不起剪辑;职业作家鄙视写软文,不喜欢做编辑;算法工程师不愿意写简单的数据统计脚本。
但在疫情阶段,尤其是你因为种种原因,被裁员、公司业务被中断。那么,反而是那些过往你瞧不上的低一级的技能,更容易给你生机。
低级技能与高级技能相比较,往往需求量更大,存在规模差异。在疫情阶段,更容易用自己在高级技能领域拥有的声誉、行业人脉、管理经验,做好低级技能。
这一两年,人工智能业界流行的一个笑话是,人工智能还没让人类下岗,搞人工智能的人倒让自己下岗了。
但我们可以补充的是,那些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公司瞧不上的,做数据清洗、做数据农场的公司,都普遍活得不错。
9、与看上去没钱,实际有钱的人做朋友。
以教育行业为例。疫情恐慌下,几乎所有的线下教育公司都在急急忙忙转线上。
大家现在对于疫情推动在线教育有点太乐观了。安人心智旗下有 2 家在线教育公司,但是我一直在跟教育团队强调——调低预期,悲观悲观再悲观,谨慎谨慎再谨慎,当然,还有个提醒是积极积极再积极,灵活灵活再灵活。
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疫情影响之下,很多家庭收入下降,消费欲望会跟随下降。第二个原因,既然所有人都会涌到线上教育,那么线上教育的竞争激烈程度会超过日常。第三个原因,获客方式离不开线下,OMO 早已成为教育行业共识。
这类仓促的转型,就是选择了看上去很有钱,但实际没什么钱的业务。
再举个例子,依然以教育行业为例。疫情恐慌蔓延,不少线下教育公司都急匆匆地开始做抖音、做快手。这也是看上去有钱,但实际没什么钱。
任何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能提供的机会永远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假设你是中人之资,在一个公平竞争平台上,你获得的必然是平均回报。因此,建议你寻找那些,看上去没钱,但实际有钱的转型思路。
好的创业团队无不是逆向思维,开创了一个新的品类,自己制定了一套新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卖苦力赚取平均利润。苹果之于手机行业;特斯拉之于汽车行业。
小结
风吹花瓣落,溪流送花来,春天即将来临,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更希望,我们能从冬天的苦难中真正学会一些,改变一些。
祝各位读者,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