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疫区,心向梭罗的瓦尔登湖(上)
夏子 开智学堂
“ 2020 年开年,卒不及防的疫情,让我们都成了宅星人,宅着的你,如何抛却焦虑,让心灵有所栖居?你是否想到梭罗?他在瓦尔登湖畔的隐居,是多少人心之所向的「诗意地栖居」。那么,瓦尔登湖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能让梭罗写出《瓦尔登湖》这本经典之作?开智写作课的学员夏子,于 2019 年 10 月游历此地,下面,我们不妨跟着她,一起游览梭罗的诗意栖居之地~
作者丨夏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今朝风日」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说起梭罗的《瓦尔登湖》,有人读过,还不止一遍;有人读了,却读不下去;有人没读过,但听说过,它早已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居住」一起成为地产商最爱的文案素材。
十多年前初读《瓦尔登湖》时,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来到这里。梭罗说:「我生活的地方遥远得跟天文家每晚观察的太空一样」。对当时的我而言,那只是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2019 年 10 月,终于,跨越万水千山,我来到了这个「遥远的太空」,来到了这个「栖息在俗世和天堂之间」的瓦尔登湖,寻找梭罗生活的点滴,倾听梭罗思想的呢喃。
有人说,瓦尔登湖之于文青,就如同麦加之于穆斯林。虽不是文青,但来到这里,多少有点朝圣的意思。
1
瓦尔登湖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小城康科德,距波士顿市中心 30 公里,大约半小时车程。
小小的康城,人杰地灵,不仅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首义之城,也是美国现代文学的重镇。
美国的「孔子」——《卓越的人》作者爱默生、美国的「莎士比亚」——《白鲸》作者梅尔维尔、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红字》作者霍桑、美国著名女作家——《小妇人》作者奥尔科特,以及美国最伟大的思想家——《瓦尔登湖》作者梭罗都曾在这里生活。
应了那句话,天才总是成群地来。他们不仅给美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烙印,也对中国的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开车经过康科德镇第一教区的教堂
去瓦尔登湖自驾最方便,也可以从波士顿乘火车到康科德镇后,再步行 30 分钟左右抵达景区。这里已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游览无需门票,只需缴纳停车费即可。
整个景区被一条叫作瓦尔登街的道路分成两部分,道路的一侧是停车场和游客中心,另一侧就是瓦尔登湖。下车走出停车场,眼前猛地一亮,瓦尔登湖真实地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站在湖边,兴奋又茫然,四下张望,哪里才是梭罗的踪迹。
阳光照耀下的湖水由近而远从无色到浅绿到深蓝,开阔的水面上映照着一片神圣的金黄色。湖水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片未被触摸过的鳞片,倒映出纯净天空的纯粹笑容。
▲ 100 多年过去了,瓦尔登湖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堤岸由铺路石般的白石组成,光滑的、圆圆的,岸线极不规则,蜿蜒逶迤,宛若婀娜少女的柔美身姿。除了一二处开阔的沙滩外,其他地方都是陡立的,纵身一跃,便可跳入一个人深的湖中。
▲ 上帝之手为金色的沙滩划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
虽然已经是深秋了,这里依然是盛夏季节的风景,气温也有二十八九度。四周丛林环绕,郁郁葱葱的树叶倒映在镜面般的湖水中。
望着湖面,我仿佛看到了梭罗的身影:春日,他静听湖面上冰块隆隆作响,渐渐开冻,等候万物复苏;夏季,他在田中劳作,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大地的力量;秋时,他在瑟瑟秋风中看红叶翩然而下,落在清澈无暇的湖面上;冬天,他缓步于晶莹剔透泛着蓝光的冰面上,撬开冰面打水捕鱼。
▲ 曾经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现在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吸引了世界各地前来朝圣的人们
100 多年后的瓦尔登湖,梭罗时代的孤独感早已消失,人们在湖面上划船、情侣在湖水中接吻、少年在沙滩上读书、孩子在小径上奔跑。
湖边的石阶上落下了一些栗子。记得梭罗在书里说过,十月份栗子熟了的时候,就爬上树把栗子摇下来,储藏一点预备过冬。
▲ 储藏过冬食物的梭罗像个可爱的小松鼠
2
瓦尔登湖名声很大,但面积并不大,英文瓦尔登湖「walden pond」中的pond,就是「池塘」的意思。站在岸边,一眼就可以望到湖的对岸,会游泳的人,应该不费什么劲儿就可以游一个单程。
▲ 游客中心陈列的瓦尔登湖模型
湖畔环绕着一条泥土小径,大约 2.8 公里长,蔽日的浓荫下生长着一些野花和野草。树影间,是时隐时现的粼波,松鼠在小径蹦蹦跳跳,鸟儿在林间低吟浅唱。小径上人不多,听不到湖边喧闹的人声,只有踩在泥土上沙沙的脚步声在耳边回响。
湖的景致称不上独一无二,若不是《瓦尔登湖》这本书,这个林木环抱、人迹罕至的小型冰川湖可能至今都默默无闻。
沿着小径漫步,在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看到了一堆石头和几根标注地基的石柱,这就是梭罗亲手建造的小木屋的遗址。
▲ 小木屋遗址门口的桩基上刻着:SITE OF THOREAU’S CABIN,这个遗址是在 100 年之后的 1945 年 11 月被发现并确认的。
遗址旁边还有一个木牌,上面印刻着梭罗的一段话: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来到这片丛林是因为我想要过我向往的那种生活,只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有什么东西是生活教给了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而不是当我走向死亡时却发现我不曾生活过。」
▲ 梭罗书里的很多话如今都被当成了格言和金句
「我独自生活,在林中,离任何邻居都有一英里。」梭罗在书中提到,他的小木屋是在一个小山的山腰,一个苍松和山核桃林的中央,离湖边不远,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到湖边去。
「在那儿住不到一星期,我的脚就踏出了一条小径,从门口一直到湖滨。」 梭罗只要推开小木屋的门,就能看到荡漾的湖水,在他前面的院子里生长着草莓、黑莓,还有长生草、狗尾草、矮橡树和野樱桃树,以及越橘和落花生。
▲ 我站在小木屋的地基内朝门外看,瓦尔登湖近在咫尺
当年梭罗在离开瓦尔登湖时,拆除了小屋,让它回归自然。1872 年在梭罗去世十年后,他的挚友来到小木屋遗址,放置石头来纪念梭罗的瓦尔登湖,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都会从家乡带来或在湖边捡拾一块小石头,在上面题上几句话,垒加在石堆上。
很遗憾没时间去找一块石头垒上去,如果当时让我写,我会写什么呢?想了想,或许是:「hi,梭罗,你好啊!」
▲ 木牌上面和后面都有人整整齐齐地堆叠着石头,下次来我也一定带块石头
3
当年梭罗隐居山林,无意建造供后人景仰的圣地。两年后离开,更是刻意湮没他曾经的痕迹。但今天,后人却在瓦尔登街的另一侧复建了他的小木屋,并制作了他的塑像。
▲ 「一个人住在林子里,我一点也不寂寞」
复制小屋就坐落在停车场旁的林间空地上,屋顶竖着高高的烟囱,屋后还有一个小小的木料间。梭罗的塑像安静地站立在小树林里,远远望去,仿佛正向我走来。他迈着坚定的步伐,头微低,眼睛注视着举在胸前的左手,边看书边思考。
走近塑像,身边没带书,顺手把一张游览指南放在他手里,凑上前去摆了个跟他一起读书的 pose。
▲ 文明世界的孤独行者
塑像背后就是那间复制的小木屋,面积仅有十几平方米,所有家当就是一张 70 厘米宽的床,一个靠窗的小书桌和三把椅子,梭罗做饭睡觉、写作会客都在这里。
梭罗曾经说过自己来到瓦尔登湖不是为了避世,所以需要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朋友用两把,社交用三把。要是访客来了一大堆,那大家就都站着,要不就到屋后的小树林去。
▲ 梭罗的小木屋实在太小了,我已经退到了门口,依然没有办法把三把椅子都拍全
小书桌上放着游客的留言簿,100 多年前上面是梭罗常常读的荷马的《伊利亚特》和作品手稿。
屋里的生活用具极其简单,最豪华的应该算是壁炉,一把铸铁烧水壶就放在旁边,大木箱里放着很多烧火用的木块,感觉梭罗刚刚出门去了,很快就会回来。
▲ 壁炉直通着小木屋的烟囱,在湖边的小屋遗址上,还特地标出了烟囱的位置
站在屋里,我试着想象梭罗的生活。
清晨,在银色的晨曦中,他穿越林木葱郁的山峦,看着小动物觅食。
上午,他锄地、游泳;下午,他阅读、思考,隔三岔五也会散步到附近的村里跟大家聊天。
傍晚,在温暖的暮色中,他在船中吹起晚笛,看着鲈鱼围着小船环游,好像沉醉于笛音。月亮徜徉在湖面的粼粼波光之上,湖底倒映着森林的丛丛幽影。
夜深了,他就用手和脚摸索着熟悉的树木和道路,以此辨别方向回到小屋。
▲ 梭罗用这把短笛吹出了悠扬的小夜曲
小木屋日夜都不锁门,甚至有时他出门半个月也是这样,人们可以在他的火炉边休息、取暖,在他的书桌上拿书来看,或是打开橱门,看看他剩下的饭菜。■
注:图源来自作者拍摄。 上篇完 ,下篇更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