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观:斜杆青年、组合工作和英才生涯

Oliver Ding 开智学堂

img

什么是斜杠青年?你是斜杠青年吗?开智学堂老师、Swordi Media Lab 创始人 Oliver Ding 对斜杠青年的解答是:与其关注和讨论斜杠青年这个表面现象,不如讨论才华技能的修炼。阅读下文,或许会让你对未来职业生涯有新的思考~

作者丨Oliver Ding

本文为开智学堂精选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斜杆青年这种状态,能够持续多久?

多数讨论将「斜杠青年」看作一种现象。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是,斜杆青年作为一种职业状态,对于个体来说,能够坚持多久呢?

这是不是青年初入职场的探索期?经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不会逐渐回归到一种职业身份的常规状态?

Kelly Service 将斜杆青年从传统的自由职业者群体中划分成两类:

  • 身兼两职的人——拥有一份主要的传统工作同时也兼职副业的劳动者;
  • 多元化的劳动者——拥有多种收入来源、身兼传统和自由职业的劳动者。

我们还可以按照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来做区分:

财务自由是促使更多人成为「斜杠青年」的驱动力之一。也有一些斜杠青年对记者表示,目前经济不景气,很容易被炒鱿鱼,而多一份活计就意味着多一个机会。这是对抗内心不安全感的好办法。

基于经济压力的外部动机驱使的人,可以归类到被动选择这个类别。再比如一个极端的例子:

刘程因为经济压力被迫成为了斜杠青年。他生活在天津,供职于一家经营矿山设备的美国公司华北分公司。2016 年初,公司将他的全职劳动合同变更为兼职雇员合同,并不再为他缴纳社会保险、公积金等费用,同时他也不能再享受班车、午餐等工作福利。

假设刘程找到一份新工作,薪酬福利恢复原样,甚至更高,满足他的生活期望。他还会继续做兼职吗?如果他的正职工作能够在财务上给他满意的回报,他会继续斜杆青年的状态吗?

自由的专业服务人员,不算是斜杆青年

很多专业服务人员,通过项目形式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服务多个客户不算是多个职业,仍然是一个职业,只是这个职业是自雇,是自由职业。

一位女性或许曾经是服务于某设计公司的设计师,现在她自己直接面对客户,具体的职业活动依然是设计服务,性质没有变化。

LinkedIn 的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在他的著作《联盟:网络时代如何管理人才》(The Alliance: Managing Talent in the Networked Age)提到,与其受限于一家雇主,不如为多家雇主工作,这会带来更多的建立人脉关系的机会和新的职业发展机遇,不需要被人为的职业发展瓶颈阻挡晋升,而可以去选择获得真正符合劳动价值的报酬。

一家雇主和多家雇主的性质不同。一家雇主说的是雇佣关系,多家雇主说的是多家客户,这是交易关系。

雇佣关系和交易关系,对于整个职业体验来说,差异非常大。雇佣关系中提供了一个群体,雇员不是和雇主发生交易,不仅履行市场规范,还和其他雇员发生联结,置身于一个群体中,履行这个群体带来的社会规范。交易关系则是单一地履行市场规范。

img图片来源 Pixabay

组合工作不完全等同于斜杆青年

我从 2004 年开始践行组合式工作,我的组合式工作固定地划分为四个部分。这里的「工作」,等同于「事业」。

过去,我认为组合工作可以形式多样、自由组合。现在我认为这个组合就应该是固定成四个部分:支薪工作、志愿事务、家庭事务、个人学思。

我为什么做了这样的调整呢?因为工作是人们参与世界的重要活动形式,这四个部分,恰好是几种不同的参与形式:

1、个人学思:个体自己的学习、思考、创作,这是非常私人的部分。体现自我。这是外在与内心的联结关系。

2、家庭事务:家庭是个体的重要空间,我把它作为事业的一部分。体现了亲人的属性。这是亲密关系。

3、志愿事务:这是个体参与社会公共空间的方式。体现了公民的属性。个体与世界的联结关系。这是公共部分的社会关系。

4、支薪工作:这是个人参与商业机构或其他类型机构,获得报酬的方式。体现了劳动力的属性。个体与私有机构的关系。这是私有部分的社会关系。

组合式工作,鼓励人们去践行这四种不同的事业活动形式,实际上鼓励人们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多元化的关系,从充分而圆满地让自己置身于互补的联结结构中。

多元化的事业活动形式带来多元化的联结关系,给个体带来更圆满的事业体验,更充沛的精神活力,以及更多元化的人生成就。

职业互动关系的发展阶段

从发展的维度来思考个体在职业活动中与其他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动才构成人们职业生涯发展的主旋律。

我总结出三种职业互动关系模式:雇佣、交易、共创。

这种职业互动关系是由两方参与构成的,例如,雇佣关系的两方是雇主和雇员,交易关系的两方是客户方和服务方,共创关系的两方是合作者和合作者。

img图片来源 Pixabay

我们假设,大部分人的职业生涯按照「雇佣>交易>共创」的顺序发展,大部分人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雇员。

人们从雇员起步,进入雇佣关系,为一家雇主提供稳定的服务;

第二阶段:服务方。

随着专业技能的增长,她具有了独立服务的能力,于是,她从雇佣关系中脱离,进入交易关系,她作为服务方,直接面向市场,为客户提供服务;

第三阶段:合伙人。

随着声誉积累,客户积累,她业务繁忙,一个人应付不过来,于是,她招募数位伙伴和她一起合作,集体为客户提供服务。

或者,她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技能缺陷,需要其他专业技能的朋友来合作,逐渐从个体服务转型为团队服务。这时,她和其他成员的关系是共创合作关系。

第四阶段:雇主。

随着规模继续增长,她需要扩大她的团队,于是这时,她又进入雇佣关系,只是,这次,她的角色是雇主。

第五阶段:客户方。

随着她的雇员的成长,有些雇员脱离她的团队,但是又为她的团队工作,这时她再次进入交易关系,只是,这次,她变成了客户方,她的雇员变成了服务方。

另外一种情形是,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她面对的状态越来越复杂,于是请求外界的服务方来服务她的团队。

从这些阶段的推演来看,职业活动中的互动关系,其本质说的是个体与外界的关系。个体是通过一个群体来参与世界,还是自己单独地参与世界。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状态。

在实际的职业市场中,专业人员不一定严格遵循上述发展阶段的顺序,而是在不同状态间变化。

例如一个广告公司的创意文案,可能过一阵子进入企业方的品牌传播部门,又或者进入媒体方的内容创作部门。对于个体来说,广告公司、企业方、媒体方,虽然机构性质不同,但是她的技能范畴总体来说变动不是很大。

英才生涯:专才与通才

与其关注斜杆青年这个表面现象,不如讨论才华技能的修炼。人们怎么持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技能、知识与才华,寻找更多的职业活动机会,释放这些才华,创造更多的作品,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建设性的价值。

这个路径,我称之为「英才生涯」。

最后我用 Tony Yet 在朋友圈分享的一段摘要做结束语:

德鲁克指出,所谓「通才」,应该是一位专家,以为能将其所专的一个小领域与其他广大知识领域联系的专家。有少数人也许可以是精通几门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便是通才,他们不过是精通几门知识的专家而已。

仅通一门的专家固然可能偏执,精通几门的专家同样可能偏执。但是一位专家只要能肩负贡献的责任,就一定能使他所专精的知识配合整体。他尽管不一定能将几门知识整合为一,但他一定知道应该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应用他的成果。

纵然他不能领略广大知识领域的丰富和趣味,至少可以使他不至于沾染傲慢自大的习气。这种习气会毁灭知识,会损害知识的美好和效用。

另外一段我自己看到的摘录:

富有创造力的人往往以任务为导向,而不是以自我为导向。事实如此,完整的任务序列构成了自我的很大一部分:想成为自己必须要做这些事,想完成这些事一个人必须成为他自己。

其实就是不断干活、不断干活、不断干活,如果没有人给你钱,你依然能热情洋溢地持续专注干活,那么,你就领悟到了工作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