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成功的秘密,在于适可而止
劳拉·纳什 开智学堂
“ 在技术和社会快节奏发展的今天,追求成功就像是打移动靶,每一次打下去一个,就会从另一个方面跳出来五个。当你实现一个目标以后,马上心生压力,不得不努力地去赚更多的钱,发挥更大的影响,拥有更多的消遣。 通往成功之路如同埃舍尔画中的无尽楼梯,不断前行,却原地打转。这些苦恼该如何解决?一起来看美国哈佛大学院士劳拉·纳什(Laura Nash)的「万花筒策略」~
作者丨劳拉·纳什
本文为开智学堂深度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什么是持续性成功?
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一个的独特的视角,而且这视角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以家庭为导向的人,就很难把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的缺位生活视为成功,但也可能会在孩子长大以后,买一张票去旅行和冒险。
一个天生的投资银行家不会把「搅拌水泥」视为有为的事业,但是,刚刚建造了一座非凡大桥的建筑工人,也许这辈子都会骄傲地指着这座桥给别人讲自己的故事。
任何人,甚至连最明显的赢家,都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成功。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在理解和发展自己对成功的独特定义。
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假定了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者都有的五个共性:高成就、多重目标、会享乐、有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能持续性的创造价值。
持续性成功不是心跳加速的终点冲刺,我们的研究重新审视了「成功」这一概念。我们只对那些真正的可持续的成功感兴趣——也就是说,你能不断地得偿所愿。
这种类型的成功,暗含着(问心无愧的)合理性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它给你带来的快乐如此持久,远胜于一笔奖金或者一个新岗位。持久的成功能让人情感上不断的兴奋 ,而不会患得患失。
图片来源 Pixabay
持续成功的四要素
持续性成功包括四个最基本的要素:
1、幸福——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快乐或者满足; 2、成就——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别人苦苦追求的目标; 3、意义——感觉你对自己所关心的人有积极的影响; 4、传承——你取得成就的那套方法,也能帮助别人在未来取得成就。
这是在追求和享受成功过程中,最基本的四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觉得自己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比如,你非常富有,却不能感受到快乐,你会觉得自己成功么?如果你只顾自己而忽视了家人,你会觉得自己的成功有意义么?如果你放弃事业去做全职父母,你不觉得浪费了自己的天赋么?
正如长期一成不变地吃四种食物会让你抓狂,同样的,即便你在每个要素里都有一个特定目标,也不能一劳永逸的让你觉得快乐。
所以你不能把人生境界简单粗暴地进行这样的分类——从自身寻找快乐,从工作寻找成就,从家庭寻找意义,从社会寻找传承。
即便是业余爱好,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深层次上的成功。回想一下,什么是你生命中最持久满意的瞬间——也许就是你每天乐器练习的时间。
也许你会奇怪为啥工作和生活里的大事情回想不起来,偏偏回想起这种不起眼的小事。然而,日积月累,这种小事却往往满足了我们在四个要素方面的需求:
乐器本身让我们感到放松和快乐(幸福);它需要假以时日才能精通(成就);当你加入乐队或者为医院演奏的时候,你会觉得更加充实(意义);甚至有些人能把这些小事跟传承也搭上边——比如说去教孩子们,给他们创造练习的机会。
一旦开始认真考虑「四要素」说,很快你会发现听着容易做着难。这是因为你的目标变大变多,全都实现谈何容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同的特性,对应着不同的情感诉求,以及不同的衡量优先级的视角。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快乐、成就和意义就会自然而然随之而来——这完全是混淆视听。
理解四个要素的不同特性,有助于你明晰在特定活动中的期望,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最合适的方案去实现。
持续成功在于适可而止
给自己的期望正确分类,是实现持久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技巧。
比如,「与人竞争」应归属于「成就」。如果你把「快乐」建立在「与人竞争」上,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人人都讨厌自己,甚至连你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然后你就开始抱怨「为什么成功让我如此孤独」。
那些不能为自己或自己的公司制定正确目标的人,往往犯的就是这种归类的错误。
把期望正确归类,能让你在处理任务的时候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找到更合适的态度、采取更有效的行动。你会发现仅仅用快乐来衡量工作是不对的,你也不再用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驾驭力来衡量一个事情的成功与否。
你会尝试把目光看得更远一些,明白某一个具体任务在更大的蓝图上的位置和意义;你会调整情绪,找到最适合的心态。
否则,如果打算以追求「快乐」的方式追求「成就」,那你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而相反的,如果把追求「成就」当成追求「快乐」,你会变成一个永无休止的工作狂。
在我们的研究里,那些取得令人满意的、持久的、多方面成功的人,有意识地在四个要素上努力,而不会忽视自身的价值和天赋。
他们似乎本能地相信:要想在多方面上取得成功,并构建自身概念中的美好人生,你必须知道自己在每件事情上的限度,不能因为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需求。换句话说,「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这理念和当下的主流理念不同。主流理念认为成功就是突破极限,就是更高更快更强。
我们的研究发现,那些强人,都是通过从容应对各种限度而获得真正的满意。他们都有着多面手的天赋——能集中精力于一点,做到一定程度的满意,然后放下,去做满足别的要素的事情。
那些能够不断转移重心,追求持久成功的人,都有两个共同特征:
首先,他们把成功视作一个广义的动态的经历,涵盖所有四个要素。
他们不会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某一个孤立的事件,或者某一重人生境界上。
其次,他们的成功都包含了大尺度上的成就。
他们不会在每一个要素类别上把目标定在极限上。相反的,他们会在很多方面上设定小目标,或者把目标分散在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底线不是设定在某一个方面上的回报的多少,而是确保四个方面都不同程度上被涵盖。
图片来源 Pixabay
小结
你可以试着把自己理想中的成功人生想象成一个万花筒。它里面有四个玻璃腔——幸福、成就、意义和传承,而目标就是那些玻璃纸片。在一生中,你会不断地把玻璃纸片填充到万花筒里,使得你的人生图景越来越独特和丰富。
而成功就像万花筒那样,关乎选择、转变、新的图景、以及一个能把所有这一切都收拢在一起的镜筒。而且,你还需要把这个镜筒对着光,这样才能看到图景的美丽。
你要定期观察每个玻璃腔里面的图案,发现有缺口,就在合适的时暂时放下别的工作,去填补它。当然,没有缺口的地方,也不是一劳永逸,你还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能持久成功的人士,正是借助万花筒策略,规划和理顺了他们的抱负。
他们不但会常常把新的目标加进四个要素类别,更懂得平衡四个方面的需求,使得自己的人生图景呈现和谐的美。在每一个类别上的深层满足,都让他们更加灵活机动,在不同类别上自如切换,游刃有余。
所以他们敢于说:「这个事儿,做到这个程度就行了,没必要非等到烦了厌了的地步再收手。」他们深知知足常乐,而不会让自己落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