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一个新概念?
林翼然 开智学堂
开智社群卧虎藏龙,只要你提出一个好问题,总有群体解答你的疑惑。一起来看开智校友林翼然同学的解答~
看到有学友在社群里提问:如何写好一张术语卡?
实际上,通过写术语卡,理解某个概念才是写卡片的目的。
概念学习分为两种:其一,对特定概念已经有经验,在长时记忆中储存有接近的知识组块;其二: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这里重点讨论一下后者。
对于相对陌生的概念,我们最初所获得的信息,只有以五感形式呈现的输入信息。这种输入信息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也许是和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相关;也许仅仅是因为信息本身的结构,和我们记忆中某个知识组块同形,等等。
根据艾伦·巴德利提出的心智模型,外界信息通过五感被摄入,通过注意力和选择方式,发送至语言处理机制(语言 loop)和视觉信息处理机制(visuo-spatial sketchpad)进行处理,然后统一发送至更上一层的情景缓冲器(情景 buffer)进行处理,通过思考、反省、回忆、推理等形成元认知,最后再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形成系统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直接调用与特定信息直接相关的语言知识组块,我们只能去寻找更多的相关信息,寻求与我们既有知识体系建立连接的方式。
图片来源 Unsplash
按照开智的学习习惯,最小先行。我们通过最小模型找到一个概念的精确定义,通过最小故事找到它的提出者、重要的应用发扬者以及他们提出和应用的背景。
阳志平老师提倡的读书八字法,「正反上下中外古今」,是一个寻找精确定义的好方法。接下来归纳初学者的三步学习法:
一、对于初学者,最简单基本的方法是,先弄清书中思想的学科分类和代表学派。
用 Google scholar,首先搜索作者,例如搜索 Keith E. Stanovich,搜索结果可以显示该作者的 h 指数为 96,说明是该领域被引用极高的大牛。
再看作者简介中的学科标签,认知心理学,决定理论,理性,认知科学,就明白了作者的研究方向,也帮助找到读的这本书的主题。
二、使用 wikipedia,大致了解相关领域,重点查找关键词和上下级学科。
目的是弄清该学派在学术史上的历史位置,追溯源头知识,查找该领域核心话语体系和核心术语,查找二级推演体系和二三级术语体系,通过核心人物的出生时间规律,弄清该学派在21世纪的新发展。
三、利用更形象的图像化工具。
如科学知识图谱工具 CiteSpace Gephi 等,分析作者共被引关系,作者合作网络、共被引用关键词等。
可以迅速找到这个领域的几位核心人物,由 42 位缩减到 3-5 位;由成千上万篇论文降低到十几二十篇论文。搜索和阅读相关论文,让自己获得对该术语/概念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视野。
以上过程,一般来说已经达到了学习的必要难度,可以不太去纠结是否不看原文,直接默写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