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有效传递信息?先了解信息的维度

林翼然 开智学堂 今天

img

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英才教育第一课「信息分析」注重从空间、时间、变量三个维度寻找、分析信息,如何实践呢?来看开智优秀校友林翼然同学的分析。

作者丨林翼然

本文由公众号「林翼然空间探奇」授权转载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1

不务正业的宜家 IKEA,又来搞事了。

明明是卖家具的,却偏有一颗当厨子的心。这不,最近 IKEA 推出了一本「天才食谱」——Cook This Page。

这本食谱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一道菜肴所有食材的分量、分布都在纸上作了详细的说明。

img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说明不再是传统的一个描述,类似「少许」、「适量」这类模糊的字眼,或者 5 克、一两这种看似精准,却难以在普通家庭里实现的量度。

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像德国式厨房那样,天平配重试管显微镜一应俱全是吧。

宜家这本食谱,给每一种食材或者配料,在食谱页面上提供了一个图形范围。在宜家店里买搭配好的食材,回家把食材依次放进图形里,放满了就正好。这比起传统食谱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直接许多,易于操作。

img图片来源网络

放好以后,直接把食谱页面卷折起来,包好食材晃一晃,把配料大致晃均匀,然后直接请出「microchef」——放进微波炉,按照食谱建议时间加工即可。

油墨掉色问题宜家也考虑到了,这些都是食用标准级油墨印纸,不会出现油墨污染食物的问题。

随着「叮」的一声,美食呈现。

img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烹饪方式,方便易于操作,且新鲜有趣。你很容易联想,要是生活中所有美食,都能这样标准化处理,该多好啊。

不过,为什么宜家只出了限量版食谱,而没有大规模推广呢?

2

我们来分析一下。

传统的菜谱,是由大厨总结民间经验,或者自行创新开发出菜肴。然后以书本或多媒体的形式,将构成菜肴的具体食材和配料,以及烹饪方法介绍给大众。

但是普通大众拿到这本食谱,一是要去搜罗对应的食材配料。并不是所有食材配料,都是很容易在家附近的菜市场或超市就能买到的。

食材配料配齐以后,还需要按照建议的烹饪方法进行烹调。你家厨房里的厨具,没法跟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厨房比吧。不同的厨具,难保烹饪效果都能一样。

此外,开始烹饪以后,还有拍打揉搓的力度,刀工的粗细,火候的掌握,油温的控制……这些都是看似精准的语言文字或者视频图像,无法准确传达给观众的。

跟着食谱学做菜,费半天劲,出来效果却不一定好。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够逐渐掌握诀窍。这是大多数人一时半会儿没法做到的。

我之前的文章《三月初心》中,曾经介绍过国际知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教授,提出的 SECI 模型,以表达形式知识与暗默知识的螺旋式交互进程。

暗默知识一般以比喻、类比和模型的形式,向形式知识转化,并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转化的常见路径如下:

img

人类知识积累、总结进而传播的关键,就是从内隐的暗默知识,向形式化的概念知识转化这一步骤。概念知识的精确和形式,决定了信息的保真度,以及传播的广泛度。

大厨推出的食谱,作为总结大厨群体的内隐知识的载体,精确度是可以保证的。但为了确保精确度,使用的一些烹饪术语,某些日常生活中难以寻找的食材配料,家庭厨房中难得一见的烹饪器具,以及用公制量度表述的分量和时间,都是比较难于在普通厨师的模仿过程中,能够得到精确落实的。

这种看似十分精确的信息形式,因为其要求较高,反而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失真。或者干脆因为接收有难度,而被一部分受众抗拒和排斥。

而宜家天才食谱采用的信息形式,则十分人性化。食材配料都是搭配好的,可以直接买到;以图案化形式表达把食材配料对应的放置,按图索骥,十分直观方便。同时也类似填色游戏,可以享受到「组装」的乐趣。

img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把烹饪过程压缩在微波炉加热这种最简单的方式,一「叮」搞定,就可以享受美食了。

但可以看到,因为信息压缩的十分厉害,所以大大限制了食谱菜色的丰富。毕竟,靠着「microchef」就能当大厨,还是太不靠谱了。

虽然宜家天才食谱的尝试十分新鲜有趣,但要实现各色菜系烹饪的完全标准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宜家采用了聪明的办法,以限量版的形式推出天才食谱,满足人们尝鲜的好奇心,又在好奇心消退之前,完美落幕。

3

一个引人注目的有趣现象,进行仔细拆解以后,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反常识。

如果用信息/知识传播的眼光,来看待宜家的天才食谱,会发现信息作适当降维处理之后,会以更小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被目标群体精准接收。

在之前的文章《V 型学习法》中,我曾建议:

先向下进入低维鲜活案例,再向上进入高维源头模型。这样的 V 字形认知轨迹的好处在于,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而避免了直接学习高阶模型,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消化,进行降维运用的缺点。

img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天才食谱,就是对「烹饪」这一行为进行降维的操作。按照食谱的指引,可以快速对烹饪建立初步概念,同时寓教于乐。

同时,阳志平老师在开智的信息分析课程中,从数学角度来表征信息,将信息的维度分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变量维度。我们的思路一下子从下降到低维局部信息,沿着 V 型轨迹又上升到了高维模型。

从空间维度来看天才食谱,首先将购买食材的不同渠道,整合进宜家卖场。每一道菜肴的精确组合,事先就已经配好,可以一次性购买。

然后将所需要的操作空间,也压缩在一张食谱页面上,按图填料,依次摆放即可。甚至烹饪的场合/道具,都集中在微波炉里的方寸空间中,做到了空间的集约化。

img图片来源网络

从时间维度来看,也将每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压缩在阅读食谱-摆放配料-微波加热的环节里。让你用最短的时间,体验当一回大厨的快感。

这提醒了我们,想要将特定信息传达给特定受众,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做变化,是创新的好办法。

在其不朽著作《创新算法》中,伟大的苏联著名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26.10.15 - 1998.9.24),提出了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算法 ARIZ:通过一系列变形和再定义等非计算性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及问题转化,最终解决问题。

ARIZ-85 版本的算法包括 9 个步骤,即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模型、陈述最终理想解和物理矛盾、动用物质-场资源、应用知识库、转化或替代问题、分析解决物理矛盾的方法、利用解法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在分析问题阶段,如何精确的定义问题?阿奇舒勒提出了 STC 算子思想。STC 算子是一个序列化的心理实验,帮助人们克服对物体的传统意象。STC 算子不能给出一个精确的的答案,它的目的是产生几个「指向答案方向」的想法,帮助克服分析问题时的心理障碍。

STC 算子中,S 代表空间 space,T 代表时间 time,C 代表成本 cost。STC 算子思想要求我们思考,假定改变物体的空间(尺寸)、时间(或者速度)、(可接受的)成本,从给定值到零(S➔0),或者从给定值到无穷大(S➔∞),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如果可以,怎么解决?

在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给我们深入认识问题,甚至发现解决问题的灵感,带来启发。

另外很重要的是,信息的第三种变量维度。这个维度借助各种数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从定性的思考,转化为定量的掌握。

天才食谱只是提供了一些适用范围很狭小的低维菜谱(模型),可能吃过一两次就吃腻了,而且也并不适宜应用在各种用餐场合。在这个模型里,所有信息都是给定的,可以轻易获取。

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面对的信息往往是局部的,不完整的,甚至是晦暗不清的。比如在人造系统中,每一个模块之间关联较弱,整体表现呈正态分布。而我们初步获取的信息,可能是这个正态分布的随机取样,往往偏离样本中心。

我们这时就需要用可操作变量思想,去寻找信息背后的模型。通过比较,适用范围更广的模型就会胜出,这就是模型比较理论 Model Comparasion。或者用贝叶斯思想,凭借先验概率,计算特定猜测的后验概率,对于连续的猜测空间则是计算猜测的概率密度函数。

img

这样通过用已知信息来倒推模型,或者用先验概率来计算后验概率,我们对信息分析的敏感度会大大提升。针对具体问题/领域,哪些信息是必要的,哪些信息是冗余的,我们很快会有一个判断。这样才能达到快速辨别和筛选信息,进而快速学习快速决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