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21世纪,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元知识

阳志平 开智学堂

昨日,阳志平老师主讲的重磅课程元知识探索之旅正式上线。100 多位同学纷纷报名加入。数百位参加过首期内测的同学感叹,只有阳志平老师才能驾驭如此宏大而深邃的知识体系。

为了帮助各位同学理解元知识探索之旅这门课程,课程经理蒲素特采访阳志平老师,供各位感兴趣的新老同学参考。

Q1. 阳老师,您为何重视元知识?

21 世纪,知识越来越复杂,传统以学科为界的学习和工作方式,越来越难以应对那些时代大问题。去年,我正式提出「元学教育」这个概念。与传统的学科教育不同,元学教育更注重在不同学科间迁移和复用知识与技能。整个元学教育知识体系由元知识、元技能、元认知三大序列构成。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元知识。什么是元知识?我将其定义为知识的知识,那些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的本质、多样性与生产流程的知识。

因此,从 2024 年开始,我带领团队,历经十八个月的研发,初步交出了答卷,这就是元知识探索之旅课程。

Q2. 听闻元知识研发难度远超你的预期?

是的,在整个元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元知识的研发难度是最高的。因为它需要跨越数十个学科的边界,然后自成一家。在过去 18 个月里,我在这门课程的研发任务包括但不限于:

  1. 如何提出一种新的知识论?如何完成民国时期金岳霖与张东荪试图建立一套与西方哲学对接的中国知识论的心愿?
  2. 如何提出一种新的逻辑学知识体系?除了我们熟悉的演绎与归纳之外,还有哪些逻辑系统?
  3. 如何提出一种新的叙事学知识体系?故事与幽默,为何如此重要?
  4. 如何提出一种新的行动学知识体系?人类行动为何如此之难?
  5. 如何提出一种新的创新学知识体系?21 世纪的创新算法是什么?
  6. 建立一套新的教育科学与学习科学的知识体系:在 AI 时代,如何更好地教与学?

每个子课题,展开来研究,至少都是三年工作量起步。而我在短短十八个月内,同时面对这么多子课题,还要保证所有子课题统率在一个大的知识脉络之下,研发难度可想而知。未来研发成果出版成书,至少是三册起步。而如果全部展开写,则会涉及数十本书的体量。

因此,过去 18 个月,我为此投入无数心力,堪称苦心积虑。幸运的是,最终我初步完成了这一任务。结果还不错,远远超出我最早的预期了。在上述人类根本性的大问题上,的确做到了自成一家,是我个人的大作品之一。当然,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元知识系列在未来还会持续迭代,以达到一个更为满意的地步。

Q3. 阳老师能否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具体例子,说说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以「知识的创新」这两讲为例,人人都在谈论创新,社会奖励那些足够创新的英才。然而,我们关于创新的知识几乎统统都错了,我们关于创新的认知本身在束缚我们创新。

如何发明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如何发明一种新的叙事结构?如何发明一个新的电器?如何发明一个新的工艺流程?如何从哲学上突破人类创新真正的局限?最重要的创新原理是哪些?我们又可以如何应用这些原理?

这就是我在「知识的创新」这部分尝试解决的难题。

我在这部分,提出了 21 个创新原理,62 个创新策略以及一整套新型创新学。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三个创新原理非常有用。它们就是我提出的:预先原理、升阶原理、组合原理。应用这三个原理,几乎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多数创新问题。

同样,在其他章节,也有大量类似的例子。我的讲法是沿着学术脉络,提出我的理论体系,然后再讲解其具体应用。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那么就是:生而为人,十分好奇。我们人类天生就是好奇的,以信息为食的动物。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我们能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关于人类知识的全局认识,那么就能更容易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

Q4. 能否提供课程大纲让新同学提前了解课程?

整个课程包括四大部分:(1)总论——21 世纪的人类基本知识系统;(2)21 世纪的知识论;(3)三种知识:逻辑知识、叙事知识与行动知识;(4)知识的创新与教学。详细课程大纲如下图所示:

图片

需要提醒的是,知识的逻辑机制和知识的创新是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学习到这部分的时候,新知识极多,各位同学提前准备好咖啡。

Q5. 参加元知识这门课程,有什么建议?

首先,做好复训多期的准备。元知识探索之旅这门课程,它的知识密度极大,涉及数十个学科,同时触达的是目前学术界最前沿的一些话题。因此,各位同学不要奢望一期能消化成功,做好第一期学习,一知半解;第二期学习,渐入佳境。因此,课程组将为各位报名的同学提供较为低廉的复训特惠。

其次,学习我的思维方式。这门课,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我很多独特的思维方式,比如,如何对复杂知识编码,并且如何与智者对话。在这门课上,我的对手变成了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维特根斯坦以及具体领域的无数大师。当我越与智者平等对话,我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最后,利用优秀同学促进自己学习。比如,观看他们的笔记,也许自己未曾理解的一些知识点就会豁然开朗。同样,参加同学们的互动讨论,认真提交笔记,完成作业,比自己闷头独学效果更好。

Q6. 阳老师,最后还有什么想给同学们说的?

元知识探索之旅课程构建了人类知识的全局图谱,我在其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我相信,掌握其中一两个,就能促进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但是,如果要将我在这门课程中提出的理论继续完善,最终成为影响世界的主流学说,那么还需要更多同学参与,共同推动 21 世纪的元学教育发展。学习不是终点,成为创作者,用作品说话,才是目标。

期待各位同学踏上元知识探索之旅,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