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DeepSeek和开源
柳西庸 开智学堂
作者:柳西庸 来源:原创
春节期间,你是否也被 DeepSeek 冲击美国 AI 产业布局的新闻刷屏,随之开源也出圈了。但很多人对开源的理解就是“免费获得源代码”,这种看法低估了 DeepSeek 的影响力,更阻碍了大家进入开源精彩世界。
其实,我们身边接触的很多超级应用如抖音、微信、支付宝都大量采用了开源组件(猜猜有多少比例),甚至很多软件本身就是开源的,如 Android、MySql、Chrome 内核、WordPress 等,很多排名靠前的大模型都有开源和开放版本。
开源已经是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对开源的支持更是写入了我国第十四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
作为开智社群的伙伴们,无论当下和未来,都希望作为知识创造者度过自由、理性和蓬勃的一生。那你不能不深入了解知识经济、知识产权、开放社区和生态的相关概念,开源正是这些关键概念最前沿和活跃的试验场。
开源在最复杂的知识作品——软件领域已经验证了它的成功,这种成功不仅在于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品,还在背后的协作和创新模式、独特的组织制度、文化和观念、产权创新、产业生态模式。
可以说,开源是一个技术和知识的最优化载体和网络,它源于极客的乌托邦实验,它也面向创造者提供了最大自由,不懂开源,是创作者的遗憾。
这里我推荐四本书,让大家能够更好认识开源,积极拥抱开源,成为开源的贡献者。
01《大教堂与集市》
这本计算机经典首发于 2001 年,被誉为“当代软件技术领域最重要的著作,其影响力远远超出编程范畴”,作者是著名程序员、黑客文化和开源文化的推动者,互联网人类学家埃里克·S·雷蒙(Eric S.Raymond)。
本书其实更适合计算机从业者,其观点促成了开源这个术语的诞生,最大亮点是他创造性地将以 Windows 为代表的专有协作模式比作大教堂,而 Liunx 为代表的协作模式比作集市,前者有着严密的组织和计划、明确的责任人、基于分工、授权、职责和薪酬回报,后者没有发布计划早发布常发布,依靠由热情和兴趣驱动的开发者组成的透明开放社区协作,反直觉的是社区驱动的开源软件往往更加高效、安全、优质。
本文就对开源软件的诸多成功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开源开发方法、个人参与动机、黑客文化、商业化等。值得注意的是,Eric S.Raymond 在写作本书时,核心研究案例虽然是 Linux,但他并不是只是参与和观察,而是在自己的项目 fetchmail 中复制和验证了 Linux 的成功方式。本书一经发布就造成了轰动,作者本身也成为开源最著名的布道师和代言人,影响了网景浏览器的开源战略。
02《开源之迷》
开源的运行是非常反直觉的,造成了很多迷思和误解。有一些是来自人们懒于深入了解,例如开源软件就是免费软件。有一些来自开源对立面的污化,例如 GPL 协议是病毒感染式协议,还有一些来自技术和产业的变迁带来的新问题,例如大模型的核心组件不是代码而是数据集,如何才能算真正的开源等等。向行外人解释开源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
本身作者适兕老师是 LF APAC 开源布道者团队主席,OSPO Summit(开源办公室峰会)的发起人,博客《开源之道》的主理人,这本书是三部曲《开源之迷》、《开源之道》、《开源之史》的第一本。
作者有十多年的开源布道经验,阅读本书就像邀请了一位资深导游,引导着大家进入精彩非凡的开源世界,这里有开源在现实世界的成就和影响、发展历史、有优秀的开源思想领袖和开发者故事、有活跃的组织如各类社区和基金会、有围绕开源建立了成功商业的公司。
03《若为自由故》
在众多开源英雄中,具有开创性地位的有 Richard Stallman(理查德·斯托曼)和Linus Torvalds(林纳斯·托瓦兹)、Richard Stallman 是自由软件运动的奠基人,计算机科学家、黑客、自由软件运动的创始人。Linus Torvalds 是最伟大的程序员之一,Linux 和 Git 之父。可喜的是这两位都有自传,分别是《但为自由故——自由软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传》和《只是为了好玩——Linux 之父林纳斯自传》。
如果你是程序员,当然优先推荐《只是为了好玩——Linux 之父林纳斯自传》,如果你是知识创作者,《但为自由故——自由软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传》更值得一读,因为 Richard Stallman 认为自己发起的不只是一个编程协作模式的革命,而是一个改革知识产权制度缺陷的政治文化运动。
读了这本书,再结合网上他在 LED 上的分享、自由软件基金会上的 GNU 宣言,大家可以对知识创作的最底层规则——知识产权有更加深入了解。
你会更加感激他为我们争取来的四个自由,分别是出于任何目的运行、研究修改、复制分发、修改后再分发软件的自由。只要设想一下没有这个四个自由的世界,你就会对伟大的 Richard Stallman 报以最高敬意。
04《开源的成功之路》
前三本都是来自开源资深人士,来自黑客和程序员,视角不免受到专业的局限。对于更广大的非计算机从业者来说,如果希望从宏观上,从产业发展和社会文化方面了解开源的影响力和创新。这里推荐一本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国际研究学院院长 Steven Weber(史蒂夫·韦伯)的著作《开源的成功之路》。
政治经济学家关注公共选择、集体行动、资源和利益分配。他们从开源社区中看到一种新奇而动人的方式,解决了他们看来相当棘手而普遍的基础管理难题。例如公地悲剧问题、规模和复杂度增长带来的管理边际成本问题、贡献动机问题等。
如果说我们活在文化、观念和制度塑造的现代生活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的观念世界是关于工厂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和流水线。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是上市公司、商业银行、MBA、学校和妇女职业化等。那么,开源给我们带来了数字时代关于社区、贡献与声誉、容他的开源协议、开放透明的决策和异步协作等等。
未来已来,但分布不均。当你参与开源,你就在未来。
相信看完这些书,有对开源的进一步了解,反照开智社群的很多规则、阳志平老师的观点和建议,会发现很多都是理念一致、方向趋同的。例如为什么开智的仓库放在 Github上,为什么大家要学习 Markdown 和 Git,为什么要从网络生态中寻找自身定位?为什么要保持开放的头脑和链接?为什么产权和作品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我国也开始加快对开源人才的培养和开源生态的激励,未来会逐步体现到各省市的政策文件中、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主流人才评价将很快转向贡献导向。■
我是开智社群成员、认知写作学三期学员柳西庸。如果你希望希望进一步了解开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1:国内普遍将 Community 翻译做社区,特别容易和大众认知中的线下社区、BBS 论坛混淆。其实开源社区有独特的文化、规则、组织制度和协议,和普通社区有明显区别,国内有开源专家认为更合适的翻译是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