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我们赖以生存的……
一休 开智学堂
作者:一休 来源:原创
01《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语言交流如何影响人类认知?隐喻又拥有怎样的力量?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词汇现象,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它深度参与人类认知过程,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本书是当代语言学的经典之作,彻底颠覆了人类几千年来对隐喻的狭隘认知。关于隐喻,最重要的是去体验它——这本书需要读者用心感受,而非单纯阅读。
02《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
阳志平老师推荐序:过去的我,今日的我,未来的我,人类是如何将不同时间线上的自我整合为一个整体?答案正是源自「叙事同一性」。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发现,人们在青春期期间,借助「自我同一性」整合自我,然而,中年和老年又是如何整合自我呢?
叙事心理学奠基者麦克亚当斯告诉我们,人类正是通过「叙事同一性」整合一生的自我。我们用一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有只属于你自己的叙事基调、意象原型,或是关乎爱,或是关乎成就。本书是叙事心理学领域的里程碑式经典作品,值得向每一位渴望了解自己及他人故事的人推荐。
03《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
我们如何理解语言?如何创造意义?我们的所见所想又如何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如果我们一直在创造意义,那么意义的源头是什么?这些问题正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核心,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试图回答的内容。
本杰明·伯根教授是国际认知语言学权威,具身模拟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师从「认知语言学之父」乔治·莱考夫。他在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相互关联实验,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一种新兴的语言认知理论——具身模拟理论,指出人性的本质、思考和语言能力源于身体与大脑的协作。不仅证明了意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还揭示了其背后的运作机制。
04《我们赖以为生的规则》
规则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天工作几个小时?开车靠左还是靠右?搭飞机能带多少行李?什么是四坏球保送?法官如何判刑?面试该穿什么?婚丧喜庆的仪式又该如何举行?
有些规则细致到让人嫌繁琐,有些规则笼统到让人嫌空泛。然而,无论是个人、文化还是文明,都无法摆脱规则。从无到有、从有到变的规则演化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科学史泰斗洛琳·达斯顿通过大量横跨古今的例子,探讨规则的三种历久不衰的定义:测量工具、模范与典范,以及法律。她生动地描述了规则的变迁与矛盾,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们对规则的想象与期待。我们希望建立普世皆准的准则,却总是被各种例外状况所挑战。疫情时代那层出不穷、令人措手不及的防疫规定,正是全世界记忆犹新的明证。达斯顿的这本书恰逢其时,引领我们重新思考规则在当代社会中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