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冬天,关于人生发展的24条心得

阳志平 开智学堂

作者:阳志平 来源:公众号「心智工具箱」

关于人性

1

年少时的窘迫,是身无分文,却想购买某件东西;是渴望爱情,却在异性面前手足无措;是心怀梦想,却迟迟迈不出第一步。

中年人的窘迫,是明明不想干这份工作,却不得不忍气吞声,为五斗米折腰;即使被裁员,还得假装一切安好。是亲情的两难抉择,想逃离原生家庭,却怕背上骂名;想拥有独立空间,却怕孩子错过成长关键期。

渐渐意识到,人生已步入中后期,然而,梦想越来越远,睡眠越来越差,心气越来越小,体重越来越大。

2

追逐自由,却让我们失去自由;重视自我,却让我们迷失自我;关心幸福,却让我们日益痛苦;渴望成功,却让我们慢慢平庸;越重视自我实现,却越容易陷入精神困境。

这就是 21 世纪的悲剧。我们忘记了:无数观念并不是我们内生的,而是社会赋予我们的

庄子曾说,如果你的天性没了,不会喜怒哀乐,如果你的身性也没了,如枯槁僵尸,那么,那时你还是你吗?

3

20 年前,我们难以自由迁徙,更换城市、工作、居所不易;20 年前,我们难以自由发声,发表被他人传播的观点亦不易。

今天,我们看似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可以自由更换城市、工作、居所,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声音。

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伴随着不少问题。从个人角度看,这种自由往往会转化为责任和压力,甚至成为许多精神疾病的诱因。

然而,逃避自由无法带来自由;放弃自由,也无法带来安宁。就像《庄子·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嘲笑九天之上的大鹏一样,从小知到大知,更好的处理逻辑是我常说的那句话:「可以约束的复杂。」

使用社交媒体需要约束;与人交往需要约束;发表言论需要约束。

唯有在约束之下,我们才能留出更多的心力与时间,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认识自由和理解自由,本身与你的认知紧密相关。你究竟希望获得的是蜩与学鸠那样的局限自由,还是遨游九天之上的大鹏那样的广阔自由呢?

4

有几类因果影响较大,能不介入就不介入。具体来说,它们是:

涉及离婚。比如,有些关系不错的朋友,但对于离婚这件事,我绝不发表意见。一旦卷入,就会格外麻烦。涉及感情问题时,人们往往容易冲动行事。

涉及孩子的专业。这类也不能介入。选错专业,孩子可能会责怪父母一辈子,甚至连带责怪你。无论关系多近,最终的选择一定要由对方自己做出。你可以指引大致方向,提供选择专业和学校的参考标准,但不能直接替对方做决定。

涉及买房。这类情况也一样。你可以告诉对方适合的小区和买房的参考标准,但不能直接建议具体的小区或户型。

涉及看病。即使是你看过的病,对方去看你推荐的医生,也未必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归根结底,每个人的人生都要自己过。然而,独立思考、承担责任,吃亏不迁怒,得意不自满,这些事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因此,不妨选择敬而远之。

5

说说「君子群而不党」这件事。

这句话的完整上下文是:「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先有「矜而不争」,才有「群而不党」。

简单来说,先要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保持优雅的生活方式和独立思考,才能与人合群,而不陷入小团体。

如果做不到「矜而不争」,遇到小利益就撕破脸皮,何谈不党?自然会因为利益结成一个又一个小团体。同样,我认识的许多知识分子过于「矜而不争」,以为自己「群而不党」,结果真正有事时,身边连一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找不到。

更好的社交态度是:无需争,自然矜;无需党,自然群。不争之争,不党之党,才是关键。

6

21 世纪以来,女性主义无疑是最热门的思潮之一。无论从学者数量、论文引用量、商业影响力、立法变革,还是大众媒体的关注度来看,女性主义都处于前沿位置。

为何女性主义如此受到重视?这与 21 世纪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密切相关。认知科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其多本著作中,梳理了 21 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自由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弱势群体的声音得以被重视。

女性主义或许可以称为「公平主义」,即关注如何让弱势群体获得更多公平。然而,「弱者」一词不如「女性」更通俗易懂,也更容易引发共鸣;加之社会对女性的长期结构性压迫,女性与弱势群体的形象被天然联系在一起。因此,最终被广泛接受的概念还是女性主义,而非公平主义等类似词汇。

我想说的是,强弱是相对的。人们在某些场景下天然处于强势方,比如父母、教师、上级、医师、咨询师等。如果你身处强势一方,能够谦逊,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弱势群体,给予对方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比给自己贴上「我是女性主义者」的标签重要得多。

就像我在小美妞两岁时写下的这个故事一样:

带小美妞出去玩,让她挑选自己喜欢的项目。她选了一个大人看起来特别无聊的项目——水车。冬天水车没水,我却陪她在寒风中绕着水车空转了十圈。

这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做决定的代价。对大人来说,这些事情很简单,很容易判断。然而,即便如此,也不要破坏孩子独立决策的习惯。

如果你是家长,你愿意放弃这个权力吗?

我其实有些后悔,从小这样培养小美妞,让她现在格外嚣张:

  1. 爸爸,给我道歉;
  2. 爸爸,你这么做,我不高兴;
  3. 爸爸,这是我的自由,你无权干涉。

哈哈哈哈。

关于作品

7

如果一个人从不健身,就容易堆积脂肪。同样,如果一个人从不思考,也容易变得迟钝。

为什么写作如此重要?因为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具象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高强度的锻炼。Paul Graham 甚至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写作是最重要的脑力锻炼。

将思想转化为文字的过程,可以不断催生新的思想。不要指望思想凭空产生,那不过是空想。

8

写作之难在于:先怀孕,再等孩子出生、长大成人,才谈得上给孩子拍照,使用美颜滤镜。

很多人误以为,AI 不仅能完成怀孕,还能帮孩子养大成人,这种想法错得离谱。

目前,AI 不过是「美颜滤镜」而已。

越是专业的作家,越警惕使用「美颜滤镜」;正如越专业的摄影师越警惕修图软件,越专业的厨师越警惕食品添加剂。

9

今天有位同学在我的知识星球帖子下提了个问题:阳老师,想要系统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要学习哪些知识呢?以下是我一些不成体系的思考,您看看对吗?

他接着写了几百字,哈哈哈。

其实,他的答案都错了。为什么大家对《工作的心智》第二章印象还是不深刻呢?为什么依然选择先学习呢?为什么不换个视角:我能基于当前的兴趣和能力,创作什么作品

10

社会戾气重,莫名其妙的敌意或攻击就多。所以,我一直提醒同事,对外发言,尽量谨慎。尽量减少一些没必要的争议。

但人在世界上,最需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什么呢?即使你再严谨,也会有人攻击你。这类人就是看你不爽或者那一刹那不爽。其实与你无关了。做事多的人,作品多的人,成果多的人,不要因为他人的攻击而停止自己步伐,更不要以为自己错了。

那些攻击你或对你有敌意的人,是你生命中彻彻底底的过客。搭理、回击甚至不断纠缠,都是浪费生命。

11

一个越独特的人,其实越难以用社会刻板印象来形容。所以,很多时候,对你的攻击,往往是来自刻板印象的。

大家都这样,你偏偏不是这样,那么你一定错了,你一定不对。

所以,成为自己的早期阶段是最困难的。你难以辨别:是自己真的错了,还是自己没错,但社会刻板印象错了。

这个时候,一个温暖、小众的社群就格外重要了。所以,异类往往与异类在一起。

而多年后,当那种社会刻板印象伤害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那么,异类就成了主流了。

12

今天早上,一个同学给我发消息,意思是读了情绪科学领域的顶刊,发现某篇论文还在讨论被我在情绪情境论课上批评过的观点。这个同学用我讲过的逻辑,已经能理解顶刊那篇论文错在什么地方了。

其实,真的没必要迷信权威。记住,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很多权威,其实只是多年来,恰巧在那个位置上而已。

保持更清晰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当自己通过严谨的论证分析,发现自己是对的,那就坚持。刚开始,同意你的人,可能只有开智上过这门课的几百个同学,然而,伴随情绪情境论著作上市,同意你的人,会扩大到几千人几万人。接着,伴随相关实验完善,同意你的人就会扩大到数十万数百万。

而伴随情绪情境论指导下的新型抑郁症治疗方法问世,同意你的人就会继续扩大,最后成为社会共识的一部分。

这里最难的是,我们要区分什么是真正的贡献——不完美但可以完善,什么是虚假的贡献——看似完美但其实只是错误的论证。什么是自己在一厢情愿的坚持,什么是理性的坚持。

关于成长

13

这个社会,没有人会教你如何心智成熟。唯一能指望的人,只有自己。

我曾抱怨过身边的人,比如员工和合作伙伴。我还抱怨过那些伤害过我、改变我价值观、让我看清社会险恶的人,以及那些抄袭和诋毁我的人。

然而,抱怨从来都不是借口。

而是要更加努力创作和反思。用作品说话,才能赢得更多尊重。不断反思,才能发现自己可以改进、提升和优化的地方。

如此,到了 40 多岁时,值得抱怨的人和事越来越少;能够影响自己的人和事也会越来越少。

这就是一种心灵自由。

14

如果用软件开发中常见的 Git 模式来解释,人生发展有两种力量:push(推动)和 pull(拉动)。

push(推动)意味着你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向自己的人生代码库不断添加代码,最终形成一个又一个作品。

pull(拉动)意味着你受到父母、同事或他人的影响,他们向你的人生代码库添加代码,最终影响你塑造的‘自我’。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你可以拒绝那些不好的代码,也就是拒绝他人对你的影响,不接受他们的 Pull 请求。

然而,比拒绝更重要的是,你还需要不断提交自己的代码,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一个心灵足够自由的人,往往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能够独立过好自己的一生。

15

成为自己最大的难点在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矛盾

上学时,学校强调遵循社会规则与循规蹈矩,但步入社会后,却奖励创新与打破规则。18 岁之前谈恋爱被称为早恋,但步入社会后,父母却开始催着结婚。我们习惯了先学习、再工作,作品可有可无,但社会却奖励像刀郎、李子柒这样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被各类成功学、心灵鸡汤和落后的教育灌输了一种观念:只要某某,就能获得成功。比如,坚持 all in、刻意练习、培养成长型心智、追寻真实的自我、保持自尊、积极乐观,就能获得幸福。

然而,真实的社会远比这些复杂。面对复杂,我们最终干脆选择了放弃。

看似是整个社会创新教育、社会情感教育、创作者教育、心灵教育的不足。然而,正如我在《给自己的教育》中所言,成为自己,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是否接受更好的教育,主动获取创新、社会情感、创作以及心灵的高级认知,也是你自己的事。

别人真的帮不上。而选择无条件爱自己以及合适自己的情境就是第一步。

16

精英基本功是什么?

答案是:化弊为利,居安思危

如果身处逆境或碰到不好的事,努力发现环境中的更多可能性,将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转换为有利因素,将坏事变为好事。

如果身处顺境或碰到好的事,则不断提前筹划,规避风险,不骄不躁,将小胜变为大胜。

17

昨天收到同事的一封信,里面谈到一个观点,我简直太认同了,太想分享给大家:

我最近才想通,不管有人没人,成功失败,那我就是兜底的人。

大家意识到了吗?要早点醒悟:你就是那个兜底的人

一旦越早醒悟这事,发展才越快。很多人在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总是奢望同事、上级、下属帮自己兜底,最后就完蛋了。在婚恋关系中,奢望伴侣、爸妈帮自己兜底。最后也完蛋了。

只有越早觉醒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才会想法设法去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扩大收益。

越将希望放在他人身上,成长越慢。

这里还有一个微妙的道理:事情做得越多,做错事的数量也会变大。然而,道理是这样的,你做 100 件事,错了 10 件,与那些做 10 件事,不错一件的人。真正更大成就的是哪类人?答案是做 100 件事的人,因为获得的反馈更多、获得的经验更多、内隐知识更多。错误本身也是一种绝佳反馈。

18

你的健康、你的心情、你的技能、你的人脉、你的收入、你的作品、你的婚姻、你的孩子、你的父母。

最后,唯一负责人其实是你自己。整体统筹、提前预判、减少风险、扩大收益,这才是王道。

自助者天助,自强者恒强。我尤其接受不了一类言论:

我就是离不开这家公司、这个伴侣、这个老板、这个城市、这个环境,对方虐我,我还得感谢。

其实,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什么离不开的。这个环境明明很糟糕,但你不改变,整天唉声叹气,也不离开。最后,渐渐就这么浪费一生。

我 17 岁时就想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从那时开始,对他人依赖极少。当我越依赖别人时,将自己的命运放在别人手里,我的直觉会抵触,最后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多年后,回头看,我的选择并不完美。然而,很美好。

关于育儿

19

4 岁 480 个月的小朋友

小美妞:爸爸,你比我大,你得让着我。 爸爸:我叫你阳大姐行吗?你比我大。 小美妞:为什么我比你大呢? 爸爸:你今年 5 岁多,我才 4 岁。 小美妞:你才 4 岁啊? 爸爸:我今年 4 岁 480 个月(偷笑)。你看,4 岁比 5 岁小吧,所以你比我大,我以后叫你大姐,你得让着我。 小美妞:……

20

小朋友的友谊

爸爸:小美妞,有同学欺负你吗? 小美妞:没有,同学们跟我关系都很好。 爸爸:那谁和你关系最好? 小美妞:索菲亚。 爸爸:九九呢? 小美妞:也挺好的。 爸爸:班上最好看的小朋友是你吗? 小美妞:不是我,所有小朋友都好看。 爸爸:索菲亚是最好看的吗? 小美妞:索菲亚是第一,不过九九和我也都是第一,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是第一好看的。

(哈哈哈哈)

我觉得这个小朋友未来太合适当班长了。

21

与 AI 共同长大的一代

昨晚,我陪小美妞玩。玩之前,她答应帮我踩背,结果玩完后却耍赖,不肯帮我踩背。

恰好,刚升级的 42Chat(活水智能旗下的一款 AI 对话工具)新版新增了语音播放功能。

于是,我让 AI 重复播放一句话:

小美妞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

小美妞听了,马上哭了起来。

她说:「机器人怎么能这么批评我呢?爸爸,赶紧关掉它!」

我又让 AI 播放了一段话:

小美妞,我爱你,你是全世界爸爸最喜欢的小女孩。

我又让 AI 生成了十句类似的句子,不断播放。小美妞又笑了起来。(哈哈)

22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小美妞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吃喝玩乐」。

她现在确实没有上任何学业类课程补习班,也没有额外学习什么东西。

这个周末,她是怎么「吃喝玩乐」的呢?

昨天,她去了 798 艺术区卖画。她自己画了四幅画,然后摆在路边展示。虽然一幅都没卖出去,但我觉得她画得还不错。

晚上,她参加了一个外国小朋友举办的万圣节活动,和大家一起戴着各种面具,玩到八九点才回家。

让孩子形成从感知到行动的闭环,这样才能让她的自主性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所有的安排都是她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由家长安排的。在这个闭环完成后,还要尽量让她获得更多的积极反馈。因此,如今的小美妞已经很有主见了。

23

不能骄傲

我给小美妞看《心智三部曲》礼盒以及《聪明的阅读者》,说: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四本书。

结果她来一句什么:

你出了五本书,但你不能骄傲。

一不留神,别人就会超过你……

这个小孩……从来是爸妈鸡娃,但小美妞却从小就激励爸爸。

24

小棉袄

近期,因为一位朋友去世,我心情有些不好。小美妞昨天主动找我玩。 中途,她不断夸张地说:爸爸,你今天真的太棒了! 爸爸,我好喜欢跟你玩。 爸爸,你好会玩哦。 爸爸,你今天玩得太好了!

她睡前,过来跟我说:爸爸,你今天陪我玩得太好了,我要给你一个奖励。 然后,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哈哈。

今早,她偷偷跟妈妈说:如果我天天这么找爸爸玩,爸爸每天心情肯定都会非常好。(偷笑)

女儿真的是小棉袄。

小结

站在 2025 年回顾 2024 年,这是心情格外复杂的一年。既有个人成就的不断突破,《工作的心智》《成长的心智》先后上市,很快迎来多次印刷。这一年在学术上突破也较大,从情绪情境论、人生发展咨询实务到人类基本知识纲要,慢慢地,自己的智识根据此从心理学、人生发展学扩展到整个人类文明史。

然而,这一年也是格外忧伤的一年。多位亲朋好友离世,其中包括抚养我长大的外婆以及我的父亲。在墓园、在殡仪馆、在夜深人静时,记忆与思念汹涌而来。

爱与成就,终究是我们一生将不断面对的永恒课题。流淌的时光,试图抓在手中,却如沙般从指缝中纷纷逃离。唯有文字,那些忧伤,那些美好,从此留下一些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