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那些「看不懂」的书?
Ryan Holiday 开智学堂
layout: post title: “如何读懂那些「看不懂」的书?” author: “Ryan Holiday” description: “” tags: [master_series] categories: [大师系列] —
作者:Ryan Holiday 来源:Ryan Holiday blog,开智学堂翻译
我书架上的大部分书我应该都看不懂。毕竟,我从没学过哪怕一节古典历史课,然而,我的书架上却主要是关于希腊历史和应用经济学的书籍。虽然这些书在学术上对我来说常常是个挑战,但我还是能理解它们,这要归功于一些“均衡技巧”。
阅读要么是为了学习,要么是为了提升自己,而这需要像锻炼肌肉一样训练你的大脑——专挑那些最具挑战性和难度的内容来“锻炼”。对我来说,这意味着去探索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并努力掌握它们,而不是选择那些“轻松易读”的书。
以下是我阅读一本新书的具体方法:
在第一页之前
1、摆脱学校式的学习思维
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几乎都受到一个事实的影响:老师最终会对你进行测试。而考试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证明你是否真正理解或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而是为了确认你是否花时间读了教材。最简单的测试方式就是从书中挑选一些冷僻的内容来考你,比如:“这段话出自哪里?”“第四章的主要人物是谁?”
所以,忘掉这些吧——你是为自己而读书的。即使你还在学校,也应该为自己而读书,而不是为了老师。就算成绩因此稍微低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那些分数其实意义不大。
比如,当你在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时,记住科林斯和科西拉之间冲突中的国家名字并不重要(说实话,我自己也不得不去查了一下维基百科,只记得它们的名字都以 C 开头)。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当这两个国家争取雅典的盟友支持时,一个国家采取了傲慢的态度,声称“你欠我们一个人情”;另一个国家则强调帮助他们会带来的种种好处。那么,你猜雅典最后支持了谁呢?
从塞内加(Seneca)的话说起:
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心他是在意大利和西西里之间遇上了暴风雨,还是在我们未知的世界之外——因为我们自己每天都在经历暴风雨,精神上的暴风雨,被恶习驱使着,陷入尤利西斯(Ulysses)曾经经历的种种困境。
他指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荷马(Homer)在写下他的作品之前就已经拥有了智慧。所以,纠结于那些细节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作品是思想的表达,而不是思想本身。所以,与其花时间在日期、名字或发音上,不如专注于作品传递的信息以及如何将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些细节的价值,仅在于为你提供背景,除此之外意义不大。
2、剧透结局
我几乎都会先查阅维基百科,把结局“剧透”一遍。这有什么关系呢?作为读者,你的真正目标是理解“为什么”某些事情会发生,“发生了什么”反而是次要的。
比如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如果不提前了解,你可能会错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修昔底德(Thucydides)因为染上瘟疫错过了大部分战争,而他之所以专注于记录战役,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失败导致了早早被撤职。
提前了解结局或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其实能让你更高效地阅读。这样你可以专注于两个最重要的问题:1)这本书的核心意义是什么?2)你是否认同它?
阅读的前 50 页不应该只是一个摸索作者意图的过程;你不需要花时间去猜测作者想表达什么,而应该把精力放在判断他的观点是否正确,以及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另外,如果你已经知道了结局,在第一次阅读时就能发现所有的伏笔和线索。
3、看评论(Amazon)
阅读其他读者的评论,了解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通过评论,你可以大致了解作品的文化意义以及它对他人的影响,这也可以帮助你思考它可能对你意味着什么。
提前知道主要主题还能让你在阅读时更有预见性,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的展开过程。这种方式和剧透结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如果你同意其他读者的观点,完全可以在读完后“借用”他们的看法。毕竟,这不是学校考试,而是生活。
书本身
1、阅读引言
我知道,我知道。一想到一本 200 页的书居然有 80 页的译者引言,你可能会觉得很烦,我也一样。但不得不承认,引言确实很有用。每次我跳过引言,最后都不得不回头重新开始读。花点时间读一下吧。引言通常会包含很多有趣的信息,比如这本书后来影响了哪些人,还有一些小细节,这些内容往往比正文更让人印象深刻。
2、查一查
如果你是为了学习而阅读,肯定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概念或词汇。不要假装自己已经理解了,查一查会更好。我个人喜欢用 Definr,或者用我的黑莓手机上维基百科。
如果身边没有电脑,又需要查一个单词的定义,可以输入“Define: __”并发送短信到 46645(Googl),Google 会回复你定义。对于阅读军事历史书籍来说,理解战场的地形往往很重要。维基百科是一个获取地图并了解地形的好地方。当然,不用太纠结于城市的名字或者人名的拼写,你的重点是理解整体的教训和结论。
3、便利贴标记
便利贴高亮标记会彻底改变你的阅读方式。在页面右侧,我会用便利贴标记出自己高亮过的重要段落。而在页面顶部,我会标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概念,或者作者推荐的补充阅读书目。不要担心用标签“搞乱”书本——便利贴很便宜,但如果事后翻找某些内容却会浪费很多时间。
4、再次翻阅
在合上书之前,花点时间重新翻阅一下你标记过的段落。这样可以加深记忆,让你对作者的核心观点印象更深刻。有了这些“路标”,你可以随时回想起细节,就像熟悉一首歌的和弦结构后,能顺着回忆起整首歌的内容。
读完之后
在《旧校风》(Old School)中,托比亚斯·沃尔夫(Tobias Wolff)提到,当他感到灵感枯竭时,会重新抄写经典作家的作品,只为体验那种深刻思想从指尖流淌的感觉。这也是我为何创建“书籍名言与段落”(Book Quotes and Passages)这个部分的原因。我已经整理了近四年,打下了约 15,000 字,而我还有很多资料尚未整理。这不仅能激励你,还能帮助你更好地记住这些内容。
1、阅读每本书的参考书目中的一本
这是我给自己定的一条小原则。每次读一本书时,我都会尝试从它的脚注或参考书目中找到下一本书。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在某个主题上建立扎实的知识体系,也能追溯到这个领域的核心来源。
你只需要通过亚马逊的愿望清单(Amazon’s Wish List)这样的工具,记录下自己的阅读计划(比如我的清单)。上个月,我读了一本关于进化心理学的书,结果发现书中约 80% 的参考文献我都已经读过了,因为之前的阅读让我一步步深入到这个领域的核心。
2、连接、应用、使用
当你开始建立联系时,比如观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外向和浮夸为主)的文化反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内向、拘谨且过于道德化)的文化反应,实际上是基于同样幻灭感的两种相反表现,你会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性和历史的周期性规律。
再比如,当你发现每次重要的军事战争的理由(如缅因号爆炸事件、珍珠港事件、北部湾事件、9/11)都曾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政府策划的,你会意识到,我们对事件的反应往往缺乏理性和长远的视角。再举个例子:西塞罗(Cicero)关于演讲的建议,是否与优秀写作的技巧有相似之处?
尝试将作者的思维方式融入你的日常生活,即使你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观点。比如,进化心理学家会如何看待某个问题?如果人类在经济上是自利的,这种行为该如何解释?如果克劳塞维茨(Von Clausewitz)说我们热爱希腊历史是因为它最容易被操控,这个说法是否可信?再比如:西塞罗的目标是让你成为更好的演讲者,但如果他想让你成为更好的作者,他会怎么建议?
最后,记得使用你摘录的内容。你将这些段落标记出来是有原因的。如果不打算记住它们,又何必花时间抄写?在谈话中引用它们,在论文、邮件、信件甚至日常对话中融入它们。这样,你才能真正吸收这些智慧。
当然,别在不合适的场合生硬引用,而是用这些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好。比如,即使只是写给自己,哪怕是自言自语,也可以思考:西塞罗能教会我哪些写作的技巧?
我再次引用塞涅卡(Seneca)的话: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我们从哲学家的言论中听到的内容,以及在他们的著作中找到的思想,都应该用来指导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实践。我们要去寻找那些真正有用的教诲,以及充满力量和崇高思想的格言,这些内容能够立刻应用到生活中,而不是去纠结那些晦涩难懂或过时的表达,也不是去欣赏那些过于夸张的比喻或修辞。我们要将这些智慧熟记于心,直到它们真正融入我们的行动中。
结论
当然,这一切并不简单。有人经常问我,为什么我随身带的书上总是写满笔记、贴满标签,甚至还有折叠的书页——是不是为了学校的学习?为什么有人在自学时会如此用功?
我的答案是:因为我喜欢,因为这是让我摆脱无知的唯一方式。这些方法让我在很多方面比同龄人更快进步。这就是如何通过独立学习来增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让某个私人教练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所以,不妨试试看吧:做足功课,认真阅读,但不要过于纠结细枝末节。然后,努力去理解、联系并实际应用这些知识。我相信你会发现,即使在课堂之外,你也能够阅读那些看似超出自己“水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