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聪明的阅读者》书名中,挖掘出作者隐藏的独特信息?

嘉文 开智学堂

作者:嘉文 来源:原创

下文为你从书名解读《聪明的阅读者》,了解其背后隐藏的深意。

01

一般来说,作者写信息型文本的书,大概率是希望把自己对于某个问题(或主题)的独特见解或解决方案传递交付给关注这个问题的读者。

这样的传递,从封面,从书名就开始了。

作为与读者相遇的第一现场,封面与书名默默地扛着吸引读者打开书来读的重任,却又受限于方寸篇幅,只能万语挑一,微言大义。

所以,一位深谙传递与沟通之道的好作者,必定会在第一现场里,用精心打磨的结构,搭配反复琢磨的遣词,力求在片言只语里,打动万千读者。

也因此,结构阅读与文本细读的双刃,在第一现场,在读者与一本书目光相对的第一眼,就该出鞘了:

书名,是《聪明的阅读者》。封面里,还写到:“一本书讲透阅读”,“何为读?如何读?读什么?”

图片

从语法来看,书名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表达结构」。

名词或曰主语,负责明确书的主题范围,也就是要写什么内容——阅读与阅读者。

形容词或曰定语,司职在主题范围内进一步限定方向,也就是要如何写这方面的内容——“什么样”的阅读与阅读者。

我们可以基于这样的结构,对书名里的主语和定语分别「细读」,深挖其意。

主语的细读,首看选题开发度,也就是先判断这本书的主题是一个高开发度——很多作者写过,很多读者关心的选题;还是一个低开发度——很少作者写过,很少读者关心的选题?

很明显,阅读是一个高开发度的选题,出过的书如银河沙数,但也良莠不齐。

为什么要看开发度?

因为这个视角隐藏了非常关键的潜在信息:

如果作者选择的是高开发度的选题,这意味着他有把握在一片战国红海里,打下自己的江山。而这,需要他在书里对这个成熟的主题,讲出新意新知,难度可想而知,而难度越大,内容的价值也越高。

细读至此,我们便可以对这本书形成一个预测:阳老师将会给我们带来关于阅读的全新认知,帮助我们构建不一样的阅读行为模式。

02

那么,到底是怎么个不一样呢?

问问主语隔壁的定语。

定语的细读,从筛选成本这个视角入手。通常来说,当我们决定要写一本书时,书的主题范围大概率是一个有限集合,我们可以轻松地从里面选出要写什么,这就意味着确定主语往往不难。

但,定语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个定语肩负着精准概括全书内核,传递作者创作品味的重任,是从千军万马的独木桥里存活下来,走到你我面前的天选打工人,所以这个定语往往需要精挑细选,筛选成本很高,作者对其寄予厚望,包含的信息量也很大。

结合阳老师选择的“聪明”这个定语,我们可以迭代上述的预测:

阳老师将会给我们带来关于阅读的全新认知,帮助我们构建「更聪明」的阅读行为模式。

说到这,你肯定很想知道:聪明到底是指什么?

我们可以这样来推理:当一位作者要在一个高开发度的选题里打江山,凭借的往往是他个人智识积累最深厚的领域,最引以为豪的主场,而这样的领域与主场,往往就是他的专业背景。

阳老师的专业背景是什么?认知科学。聪明,是从认知科学里长出来的。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预测:阳老师将会「基于认知科学的前沿成果」,给我们带来关于阅读的全新认知,帮助我们构建「更聪明」的阅读行为模式。

这个预测可以在阳老师的自序里得到印证。

03

别急,细读到此,才刚刚开始。

阳老师在一篇讲思想实验的文章里,提到人类有三种最小认知操作,第一种便是对比。而对比,便是我们继续纵深细读的引路人。

形容词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总会成对出现,每个形容词大概率都有自己的反义词。

当作者钦点了一个形容词作为定语来拱卫主语的时候,也意味着他要向其反义词所代表的认知与行为(在这本书里体现为“笨拙而低效的阅读”)宣战。

这样的批判与颠覆,在一个高开发度的选题里,尤为耀眼,往往代表着一种范式的革新

所以,我们会在书里看到阳老师经常先列举和批判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认知与行为,如:

  • 反之,新手读书,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字字都当成重点,或者走马观花,泛泛而读,难以快速提取出一本书的关键字词 。(P69)
  • 人们常常以为跳读等于草率的阅读。人们常常以为跳读破坏了所谓的文字神圣感。(P94)

从这种破旧立新的意图推测,阳老师大概率会在全书贯彻一种「不是,而是」的叙述结构。

不是,用于批判与颠覆旧范式;而是,用于创造和阐述新范式。

所以,我们可以给自己的阅读心智装备好「不是,而是」这个结构视角,在段落层次,参考以下框架,重点细读阳老师:

  1. 批判和颠覆了哪些旧的不合理的阅读认知与行为?
  2. 如何论证批判的观点?
  3. 创造和阐述了哪些新的更聪明的阅读认知与行为?
  4. 怎样通过直观具体的演示这些阅读认知与行为所构成的阅读技法?

你瞧,阳老师在第二篇阅读的技法里,每一章的结构大部分都是 Why-What-How,Why与What 共同讲述更聪明的阅读认知,篇幅较少,How 主攻更聪明的阅读行为,篇幅较多,想来定是抽样首选,定能满足上述四个核心问题的探究需求。

04

除了对比,我们还能如何细读书名里的定语,这个微言大义,万语挑一的题眼?

我们可以尝试把「聪明」这个高度浓缩的定语,拆解还原成更「结构化」,信息呈现更充分的形态:

聪明=这样__,才能__。

为什么是这个结构?

因为当我们把聪明这个家伙一次次地放回到他发挥作用的情境里,去审视其内涵时,便会发现:聪明,本质上就是选择了一种更有效的行为,来实现想要的结果。

所以,聪明=「更聪明的行为」+「想要的结果」

这样-「更聪明的行为」,才能-「想要的结果」

你瞧,结构是无处不在的,除了关注作者的认知方式以外,我们也要关注 定语这个信息密度很大的题眼所蕴含的双层结构:

  • 第一层:定语与反义词构建的对比结构 「不是,而是」;
  • 第二层:定语的本质展开后形成的「行为-结果」的结构 「这样,才能」。

把双层结构融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更结构化地整理和理解阳老师所要传递的独特见解与阅读解决方案:

不是「这种旧认知与旧行为」,因为这样「笨拙的阅读行为」,只会「产出这种不理想的阅读效果」;

而是「这种新认知与新行为」,因为这样「聪明的阅读行为:技法与选书」,才能「实现我们想要的阅读效果:读的又快又深」。

以结构的视角细读至此,从书名里挖掘出来的信息,建立的预测就差不多了。

05

接下来,咱们转头去瞧瞧封面的其他信息:

一本书把阅读讲透,这是阳老师给自己写这本书所定的目标。

有目标,就一定有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不,阳老师很贴心地在猫头鹰充满智慧的前胸上,绣了九个大字:何为读?如何读?读什么?

字体与「一本书把阅读讲透」这几个字如出一辙,字号则略小。

这不就是在无声地提醒我们:这九个字,就是阳老师把阅读讲透的基本结构吗?

翻开目录与篇章结构一对照,不出所料。

细读到这步,我们已经:

  1. 从书名的定语里推演出双层结构。
  2. 从封面其他信息推演出把阅读讲透的基本结构。

两个结构,终于可以在井冈山上会师了:

阅读认知层面:关于何为读与读什么

不是「__」这种落后和错误的阅读认知,因为这样的「旧认知」,只会导致「__」这种笨拙低效的阅读行为

而是「__」这种基于科学原理的阅读认知,因为这样的「新认知」,才能激发出「__」这种聪明的阅读行为

阅读行为层面:关于如何读。

不是「__」这种笨拙低效的阅读行为,因为这样的「旧行为」,只会导致「__」这种不理想的阅读效果

而是「__」这种聪明科学的阅读行为,因为这样的「新行为」,才能实现我们想要的阅读效果:读的又快又深。

至此,我们构建出关于《聪明的阅读者》这本书的最小全局认识,上面划线填空的部分,就是我们通过后续的抽样和文本细读,去探索的未知,去建构的新知识,去实践的新行动。

不妨用这个最小全局认识的整体框架,写下你的最小全局卡。这种卡片可以帮助你抓大放小的编码和保存书里的高阶智识,在你下次打开另外一本书时,形成最清晰有力的元认知背景音,推动你的阅读心智破旧立新,读书破万卷。

06

至于主题阅读,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定主题」的新视角:

不是选「阅读」这个主题,也不是选「阳老师」这位作者;而是,从书名《聪明的阅读者》背后渗出来的深意来选——

《聪明的阅读者》这个书名,透露的深意是:我选择在一个很多人写过,也很多人关注的选题里,写出颠覆式的新视角与极具启发的内容。

如果我们意识到,可以从每个高开发度选题里,选出那本破旧立新的书来读,是不是一种「更聪明」的做法,帮助我们把各个主题的认知最大程度的更新与重塑?

比如,情绪领域可以选提出情绪建构论的《情绪》,表达领域可以选那本整合了各个硬核学科,提出一套底层模型的《关于说话的一切》。

在这些书里,一遍又一遍地感受甚至拆解作者是如何批判旧范式,如何创造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