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创造“家务计分系统”,和媳妇公平分配家务?

向开亮 开智学堂

作者:向开亮 来源:公众号「开亮人生」

去年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作品是“家务公平计分系统”,这个系统让我和媳妇关于家务的摩擦少了很多,增加了很多生活的感受和趣味。

家务计分系统是一个小事,为什么印象深刻?

01

家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享受。坦白讲,除了偶尔的整理的条理、美食的创造,更多时候家务对于我和媳妇是“西西弗斯之石”,日复一日不断重复。在以前与媳妇因为谁拖地、谁洗碗常有分歧,常常消耗情绪。

我们以前尝试去解决,解决的思路都是将问题原因归因于个人——“你的习惯真差”、“你太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了”……

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是通过指令控制个人——“你每周必须要洗三次碗”、“你负责遛狗”、“我负责丢垃圾”……

问题原因是归因个人,问题解决是控制个人,当然归因和控制的对象往往不是自己,而是对方。

这种期待通过对人的控制而达到目的的思路,在家庭、学校、社会屡见不鲜,不管是亲子教育还是学生成绩抑或是团队产出、公司效益。大把美好时光用在与自己和他人较劲里。

02

家务是西西弗斯推动的石头,在能够彻底剥削机器之前,家务是家庭生活的必须责任。

有没有办法,不通过归因于人控制于人的方式,创造情境让人自我激励,即使面对责任,更多愿意和动力,而不是如同咬牙切齿的控制自己

内在动机的实验给到了一些答案。

责任是人类社会彼此的预期,不使用控制的手段,可以如何取得大家共同的预期结果。其中关键在于感同身受的换位思考,有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了这一点(Koestner等 1984)——

面对年龄小而被规训较少的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他们产生责任意识,比如让他们作画而保持整洁?

一组孩子通过控制命令的方式,比如“做个好孩子,保持材料整洁”或者“做你应该做的,别把颜料弄混了”;

一组孩子是通过“换位思考”,告诉孩子“知道你有时只想随意涂一下颜料,这很有趣,但是这里需要保持整洁,下一组孩子要来使用”;

还有一组是没有任何限制。

从作画参与时间和作画质量来看,很自然“控制命令组”的均表现最差。

而“换位思考组”质量也基本达到不设边界的“没有控制组”,甚至在作画时间方面表现更好。

图片

大部分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均来自情境,特别是已经在面对问题的人。这么说并不是不要主观能动性,而是把有限的主观能动性用在理解自己、识别情境、利用情境上,让情境带动自己持续行动。

同理,做不做家务的关键并不是我或媳妇这个人怎么样了,而是情境没有能够带动我们去做家务。归因于个人,使用控制的手段甚至是阻碍——被要求必须要做家务,怕指责不得不做家务,彼此的控制导致两人都反抗做家务。

而家务偶尔带来的“创造美食”的成就感、“条理规整”的胜任感、“想对你好”的亲密感等等都因控制被消磨殆尽,家务彻底变成了西西弗斯推动的又硬又臭的石头。

一个换位思考的情境,让人即使面对责任,还能不损害内在动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的家务,我们不能一上来就假定人是懒惰和避责的。

03

我们将家务事项梳理出来,商议分值,每完成一项家务就得到分值,把彼此的家务付出形象而有趣的呈现出来,成为换位思考的情境。

这些分值没有奖励、没有惩罚,而是用每周末彼此对等的计分,翻篇一周的家务服务,这是将感同身受的情境落实的关键。

家庭公平计分系统,看似与小朋友的大红花、打工人的年终奖形式差不太多,但背后的思路却天差地别。小朋友的表现积分得大红花,打工人的绩效评价得奖金,本质上都是假定人是问题的原因,本质都是通过奖惩完成对人的控制。

图片家务公平计分系统的思路也是受此启发,创造换位思考的情境。

家务公平计分系统还有很多细节,背后的核心思想都是创造“换位思考”的情境,而不是归因于人控制于人。

一项家务应该计作几分?这不是一方说了算的控制结果,而是换位思考的共同认同——如果一项家务一方持续超过了几次,另一方还是没有参与该项家务,那么家务的计分增加一分,让这项家务的难度被换位思考到。同理,一项轻松而高分的家务,自然会是抢夺的对象,也可以商量着降低分数。

如何在家务上让另一半感受到自己的支持?一个方式当对方身体不适的时候,因为对于不适的感同身受,可以送出一些分数,让对方在本周少做或不做家务,将在家务上对对方的支持变得落地。同样,当很认可对方深度的打扫或者用心的美味,除了口头的赞美,也可以赠送分数表达赞美。

总之,家务计分公平系统连续顺畅运行了几个月,我们关于家务的摩擦消失殆尽,相反体会到家务的美好和看见到对方的付出变得更多起来。家务公平计分系统慢慢成为我们生活的小趣味,我们抢着做家务、一起去盖章、周末计算分数、打平分数签章画押。

04

回到开头的问题,家务计分系统是一个小事,为什么它成为我去年深刻的作品?

在我看来,增进自己与所爱之人任何一点体验都是巨大的喜悦。这种体验是生活、是相处、是人生追求的体验,而不仅在吃穿生存层面的体验。

另一方面是背后有体系知识的应用,家务系统命名为“公平系统”而不是“温馨系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媳妇的一个观念是遵循“公平法则”,“公平”更能吸引媳妇参与。

我也通过家务公平积分系统对自己有了新认识,类似“家务计分公平系统”这类“与人关联的、现实改变的、批量解决的、认知驱动的”事情,让我更有志趣。

最重要的是,这个作品代表着我面对问题时思维方式的转变——问题原因归因于人还是归因于情境,问题解决控制于人还是创造情境。

不是激励人,而是创造情境让人自我激励,往往更愉悦也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