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夏天,关于人生发展的28条心得

阳志平 开智学堂

作者:阳志平 来源:公众号「心智工具箱」

关于人性

1

简单的事情往复杂做,是学习;复杂的事情往简单做,才是赚钱。

2

中年人的三大时代病:抑郁;心梗;出轨。

3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一切复杂度都上去了,认知复杂度、人际复杂度、信息复杂度、任务复杂度等等,然而,我们依然还在使用两百万年前定型的大脑。每天,我们都在重度损耗自己的大脑;每天,我们都在想方设法伤害自己的情绪、心气;而每夜,我们还在刷手机与失眠。长此以往,总有一款心理健康疾病等着你。

4

套话、废话、假话,都是生活的赝品。可怕的是,你越熟悉它们,你越倾向使用它们。当套话、废话、假话在你的人生中超过一定比例,最终,你的人生也成了一个赝品。

5

很多大事在早期、初期是非常朦胧的。但你一定要开始行动,上一阶段的行动,才会引发下一阶段的行动。每个阶段的行动都是垫脚石,帮助你通往、发现真正的大目标。而每一步,都要追求有趣、遵循内在动机而非追求利益最大化。

6

为什么尽量有趣、遵循内在动机而非追求利益最大化?答案很简单,有趣使得你更容易保持积极情绪,以及更容易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发现别人没发现的路径。而遵循内在动机,同样可以使得你的积极情绪更多,对自己更肯定,以及更容易获得碾压他人的竞争优势。一个打酱油,一个内在动机饱满,显然后者更易胜出。

用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第一原则,其实是让自己成了实现利益的工具人了。所谓,君子不器。

7

不要在意多数人。多数人=14 亿人=80 亿人。你是永远算不过来的。你永远不可能让 14 亿人都喜欢,让 80 亿人都认可你。

反过来,你更应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获得比较优势即可。1000 个认同你的人比 14 亿不认识你也不在意你更不会反对你的人,更有意义。

一个人越在意多数人,就越容易受到他人的束缚,整个人生发展的节奏必然慢下来。

异类成为主流,靠的是作品。作品的规模上去了,质量上去了,那么,异类就成了主流。什么样的伟人都有。但大家在意的是他们的作品。而不是其他。

关于作品

8

何以解忧?唯有创作。从消费者到创作者,是每一个人要上的第一课。世间一切皆是浮云,唯有作品。

9

《聪明的阅读者》自序标题为“世界何窄,方册何宽”。这句话其实还有另一种解读角度:没有读过书的人,看到的世界就是那么一丁点儿,也许是永远走不出的家乡;也许是永远影响自己的原生家庭。

而那些热爱阅读的人,却能超越自己的出身阶层、原生家庭、毕业院校、工作经历、所学专业等等,看到一个壮阔无比的世界。

10

今天中午直播最后一句话,我总结说的是,我们身为父母,也许只能陪伴孩子若干年。而只有阅读,能陪伴孩子到老。

这话有点感性,但的确是我这样中年得女的人的真实想法。现在人们平均寿命 80 岁,但我 40 岁左右才生小美妞。意味着,我可能最多陪伴到小美妞的 40 岁。然而,如果小美妞有很好的阅读习惯,那么,阅读会陪她到 80 岁。这也是爸爸第一本书为什么非要写阅读的考虑。只有阅读才能继续陪伴小美妞。

11

上周跟一位朋友聊天。她有句话对我蛮触动的:理性是什么?当下对未来的预测,与未来有多大重叠。从这个角度来看,阳老师因为你的理性,使得你足够幸运甚至堪称幸福。

在与这个朋友聊天之前,我从未意识到自己的理性思维与幸福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因为一个流行观念是知足常乐。

我之前也隐隐约约觉得,知足常乐带来不了我想要的幸福,最多是一头猪。更高的人生意义来自更高的心气。而有了心气,必然会遭遇挫折。当我们一旦用这位朋友的视角来理解,就发现,我真的足够幸福。从三十岁立志搞三统,而未来逐步按照自己预测慢慢浮现出来。这简直幸运得不能再幸运。

当然,要想拥有这样的幸运,需要坚定信念,排除干扰,隔离噪音,并且不太依赖外力,才容易使得未来按照你设想的方式到来。

12

我的路线看似四不像。既不像在学院派当教授的朋友们;也不像纯粹创业赚钱为第一目标的创业圈的朋友们;还不像搞社群、做自媒体、搞知识付费的朋友们。

在与别人一样的同时,其实就是人为异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他人与社会的工具。越是路线独特,越是容易获得心灵自由与财务自由。

当然,越是与众不同,面临的非议越大。因为人人都会按照他们习惯的标准来要求你。比如,教授朋友们会质疑你的论文在哪;创业圈的朋友会质疑你的融资在哪;搞知识付费的朋友们会质疑你的粉丝在哪?

而隔离外界的非议,专注于自己的路线,几乎是历史上一切有所成就的人士的基本功。这就是我在《英才论》中反复说过的:心气、智力、格局。英才三要素。不受规则束缚,乃至建立自己的规则。

13

《聪明的阅读者》上市后,半被动半主动,社交变多了。近期与各路朋友交流一圈之后,今晚正式决定:未来继续“闭关”12 年。甚至余生,不再走在台前。

既然我在 30-42 岁这 12 年的“闭关”,一个人埋头苦干,能取得一定成果。那么,42-54 岁、54-60 岁,我相信以我的迭代速度,会取得更大成就。

而这个路上,依然只需要少数人陪伴即可。

名利与我何干?既然我的角色榜样之一是王船山,那么应该深深铭记,王船山曾经自信地说过:300 年之后我的学问将在中华大地流传。果然,300 年后,曾国藩、毛泽东受益于船山学。

要搞真正的大事,类似重建三统这样,光靠 12 年心气,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 36 年甚至余生的心气。将学问搞得更扎实。这样才能经得起历史上的风吹雨打,而不是一时之选。

14

人做事,与“做什么”同等重要的是“不做什么”。在这个看似人人喜欢变通的社会,有了坚持,才会将自己逼到极致。

我在 30 岁给自己定的一条“规矩”是 40 岁前不出书。这条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最郁闷的就是被前同事、学生抄袭你的讲稿。但抛开这些苟且不说,带来的是整个人思想境界的极大提升。毕竟,你用 10 年,慢悠悠去想那些大事、那些人之为人的大难题。比写一些急就章的文章,会大不一样。

那么,人到四十,关于写书,我可以立的新规矩是什么呢?无非是这么一条:不再出席任何非新书发布会、读者见面会的图书营销活动。

比你在直播间讲得天花乱坠更重要的是:你的书写得怎么样?一本烂书,卖得再好也是那么回事。一本好书,作者不出面做任何营销,我相信也会有它的传播。

如此一来,丢掉了无数所谓的机遇,但某种意义上,这样会逼你将自己的书写得更好。

人,要学会自己给自己立规矩。这是一种倒逼,也是军事上所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关于时代

15

今年是一个科技大年,所有科技层面的大突破,本质上都是在让人类超越肉身局限。大模型技术可以制造一个数字分身;而今天发布的苹果 Vision Pro 则可以制造一个 3D 分身。

从此,那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人可能真的永远存在。

16

不懂技术,或者不关心技术的朋友们,也许不知道,过去 3 周发生了什么?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2023 年 3 月 1 日以来,Github 上创建了 800 万个与 GPT 相关的开源项目。堪称史上最大技术爆炸。

而其中,标星大于一万的,总计有 27 个开源项目;大于一千的,总计有 216 个开源项目;大于一百的,总计有 1000 个开源项目;大于一十的,总计有 1 万 1 千个开源项目。

17

这几天与朋友们聚餐较多。聊到很多话题,而其中最关键的是 2 句话:

1)迈入 AI 新时代之后,IP 将特别值钱,未来你的工作不能增进自己或合伙人的 IP,未来将没有什么意义。

2)你每天的工作,如果不能拿来训练自己的大模型,未来将没有什么意义。

18

大模型技术出来后,产品组织逻辑大不一样了。最终变为一个这样的生态链了:

1)信息预处理:信息获取、大模型语料处理、向量化这些; 2)信息预训练:进一步区分为公共大模型与私人大模型; 3)信息生成:通过各个交互界面,比如对话界面、语音音箱等等,步入寻常百姓家; 4)信息微调与校验:指令集,以及对大模型生成信息进行校验; 5)信息的二次分发与加工:信息再利用; 6)从信息世界到物理世界:对接 App、Webapp 与各类机器人了。

大概是这么一个流程。你的卡位在哪呢?

19

GPT 诞生之后,我一直看好。即使我在很多场合,都谈及,它目前的错误率普遍在 20%左右。很多人都喜欢嘲笑 GPT 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然而,大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少吗?真实世界,各类知识的错误率甚至远远超过 20%。人类无数工作场景其实不需要那么高的准确率。即使一个再严肃的创意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体力活,完成即可,无须那么较劲。举例,科学家写基金申请。而 GPT,大大解放了这些生产力。

20

这也许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人类害怕黑暗森林中的三体人,却在 AI 身上重新认识自己。关于 GPT 的系列讲座,第三讲的标题叫做:“对话:倾听黑暗中的声音”。今晚直播完毕。

这个标题有双重含义。一者是强调 GPT 具备很强的情绪理解能力与多轮对话能力,能够作为黑暗中的陪伴者,提高人类的心理健康,缓解抑郁症等等。

而另一重含义就少为人知了,是调侃大刘的。他有些过于腹黑了。实际上,人类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黑暗森林中的外星人,而是自己。同族。异族。

而,AI,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21

今天跟一位同学提醒:

1)大模型技术,是一个 20 年的大时间周期机遇。如今这个时候,谈什么 maas、谈什么 tob,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技术还在快速突破,还没稳定下来,你好不容易构建了一套 maas 体系,马上被新的技术打的稀里哗啦。

2)当前阶段,最有意义的不是用任何认知框架来局限自己。任何强势的预判,马上就会形成认知闭合。开始为维护自己的观点而维护了,从而令你踩大坑,错过了真正的大机遇。

3)当前阶段,即使提出 100 条假设,对了 80 条又会如何呢?没有丝毫意义。因为,很快技术突破之后,对的这 80 条假设马上不得不被抛弃。何况,在这个阶段,能预判正确 80%的人都是神,巴菲特、芒格、比尔·盖茨+OpenAI 团队的所有总,没一个人能做到。

4)更有意义的事情:天天深耕技术社区,天天研究开源项目,天天在自己本机测试、调试、对比一个又一个开源项目。我们唯一可以从历史上借鉴到的是,任何革命性的新技术,toc 才带来新市场;tob 都是下一步的事。

关于育儿

22

育儿有三学:科学、美学、诗学。我将育儿的科学、育儿的美学、育儿的诗学。合称为“育儿三学”。

科学容易被家长重视,但美学、诗学容易被忽略。一旦一个孩子具备美感,创作诗歌,未来活在世界上更容易成为一名自主的创作者,也更容易找到人生意义,不易受到社会吞噬。

23

今天早上,我在一个育儿群里建议:

应该带着小朋友们开始写诗歌、写科幻小说以及户外运动。写诗歌,最快速度从消费者成为创作者,没那么容易走极端了。写科幻小说,更容易看到更大的世界,体验灵性,改变认知框架。户外运动,最容易培养意志力。

24

最好的爸爸与最好的朋友

  • 老阳:听说你今天在幼儿园被一个男同学抢东西了。……
  • 小阳:是的,这个同学叫做某某,他抢了我一只球。
  • 老阳:某某抢你球,你对他有意见吗?
  • 小阳想了想,说:没意见。
  • 老阳:为什么呢?
  • 小阳:因为我喜欢某某。
  • 老阳:…….
  • 老阳自找没趣地问小阳:那你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某某呢?
  • 小阳:都喜欢。你是我最好的爸爸;某某是我最好的朋友。

哈哈哈哈。

老父亲还是有点酸溜溜,女大不中留啊。

25

家里最厉害的人

今早,我拿着我的新书《聪明的阅读者》逗小阳。

  • 老阳:这本书我献给我的干女儿可以吗?(干女儿是她的好朋友萱萱小妹妹,我爱人闺蜜的女儿)
  • 小阳:不行!必须献给你的爱女。
  • 老阳:那爸爸的爱女是谁呢。
  • 小阳:是我!是我!是我!

哈哈哈。接着我继续问她。

  • 老阳:爸爸最厉害的是什么?
  • 小阳:写书。
  • 老阳:妈妈、姥爷、阿姨会写书吗?
  • 小阳:不会。
  • 老阳:那家里最厉害的人是谁?
  • 小阳:是爸爸。爸爸是最厉害的人!

老阳得意地笑,没想到小阳还有下句话。

  • 小阳:爸爸是写书最厉害的人!阿姨是做饭最厉害的人!妈妈是讲故事最厉害的人!姥爷是武功最厉害的人!(姥爷老带她运动)
  • 老阳:…….
  • 然后我继续问她,那么你最厉害的是什么呢?
  • 小阳:吃东西。
  • 老阳:…….

26

愚人节

今天一大早,正在书房工作。小阳过来了,跟我说,爸爸,我刚才发现你床边有个蟑螂。

老阳:啊,是吗?

于是我跟着她去床边看了看,找啊找,没发现蟑螂啊。

小阳故作严肃地说:刚才那只蟑螂好大,现在怎么找不到了呢?

我正奇怪,好几年没看到蟑螂了,如今怎么又冒出来了。

然后小阳突然就大笑起来了:爸爸,我骗你的啦!今天是愚人节!祝你愚人节快乐。

老阳:…….

  • 早餐时妈妈问她:你为什么要骗爸爸呢?
  • 小阳:因为爸爸是家里最笨的,最好骗的。
  • 妈妈:那爸爸的大脑袋里面装的是什么?
  • 小阳:学问。
  • 妈妈:那一个有学问的人,怎么是最好骗的呢?
  • 小阳:因为爸爸爱我啦。

27

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

今天傍晚,陪小阳出去玩了一圈。回家时,到了小区,她又想去游乐场打秋千了。于是就去吧。恰巧旁边有一个小孩也在玩秋千。那个带小孩的阿姨跟小阳认识,说话比较随意,于是对她说:小阳,你看,你打秋千不如某某打得高。

结果出乎我意料的是,小阳打完秋千,下来,走到那个阿姨面前,很严肃地跟人说道:我不喜欢你这样说话。我自己玩自己的啦。

简直忍不住手动点赞。这个小孩太酷了。不愧是老阳的女儿。虽然阿姨有点尴尬,妈妈赶紧打圆场。

其实,独立思考,自由灵魂,才是育儿最难的事。

小阳不止一次这样了,上一次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个:我画得很棒,但我还是要带回家,参见:春天,关于人生发展的 28 条心得

28

他人做事,做 100 件,符合你心意的可能只有 80 件,不符合你心意的可能有 20 件。如果你只盯着孩子、同事、他人不符合你心意的那 20 件事。显然,容易怨气满天。

绝大多数时候,做事多的人,出错的概率也大。但是如果你总是盯着别人出错的那部分,长此以往,那么对方还会做事吗?

这一点在育儿与管理上格外明显。我从小很注意训练小美妞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性。大约是有一年冬天,我们去游乐园玩。游乐园的水车没有水,小美妞还是想玩,那么我就陪她在寒风中空转 10 来圈。这就是应该付出的代价。

一旦你总是盯着孩子做错的事,那么孩子下次做决定之前,都会思考:爸爸妈妈、他人会如何评价我?

这样就开始从一个独立思考、自由灵魂的人,变成总是唯唯诺诺,听从他人意见的人了。

爸妈承担的是兜底,也就是影响孩子人身安全的那部分。其他绝大多数与人身安全无关,事后看来做错的选择,做错了就做错了。

管理上也是如此。一旦有一个同事出现事事请示的苗头,那么一定及时叫停。

小结

2023 年 4、5、6 三个月,值得纪念的事情很多。有作品,我的首本个人专著《聪明的阅读者》正式上市;有亲情,回家乡看望外婆;有社交,与新朋旧友欢聚一堂;更有希望,创业 20 年之际,旗下正式推出的几个新品牌加速发展。

回顾 2023 年上半年,3 月、4 月最忙;5 月、6 月刻意让自己慢下来。时代大变革之际,不妨多想想,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名也好,利也罢,终究不如做自己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