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学成才的经济学家,有什么样的思想发展历程?请看这本书

王禹丹 开智学堂

作者:王禹丹 来源:公众号「王禹丹」

如果你想给自己写一本自传,你会从哪里下手呢?我最近看了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的自传——《思想的力量》。以「思想」作为主线,他真诚、严谨记述一生思想的变化,涵盖生活、学术研究方方面面。

图片

你可能想问科尔奈是谁?有人会说,如果想了解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你也得看看科尔奈。作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学者,他在上世纪的影响比较大,也曾多次来访中国。

他本人的经历也很有意思:没读过大学的经济学博士,最终执教哈佛。历史的大环境和自身个性相互作用,造就了科尔奈的「思想」故事。

01 人生原则与策略

我花了四五年才做了这些决定,之后几乎没有变过。

科尔奈,出生于匈牙利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位律师,母亲是全职主妇,此外他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姐姐。

按他回忆,年少时父亲繁忙,给到自己的知识启蒙并不多,更多是物质的绝对慷慨。父亲是位有自己原则的人,从不参与政党。即使有机会躲开纳粹迫害,也并没有。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律师,即使并不认同某些法律本身,还是要遵守。

可以说,父亲在这种环境下面去做出了属于他自己内心更平和的选择。不知道科尔奈对这怎么想,他没有多说,只是真诚记录。

科尔奈的母亲则是家庭的中心人物与温暖源泉。科尔奈的家庭里没有体罚,他受过最严厉的一次惩罚以父亲凶狠踢了卧室床脚结束。父母也很少干涉科尔奈的选择,很少指导应如何如何做。

这种宽松让少年科尔奈有时觉得孤独,也是这样自由宽松让他在人生早期就发展了自主性,自己对生活加以规划。学校时期他便开始自学,培养自己的品味和想法。

按他回忆,很早便展示了学术研究的天分,喜欢把自己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很热衷完成好手头每项任务。只是他并没有决定未来要做什么。和有些人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同,科尔奈要到三十岁才想好。

如果没有二战,科尔奈或许会成为优异的学生。战争打破了日常生活,也改变了科尔奈的人生轨迹。17 岁的科尔奈开始逃亡。

二战后,阅读《资本论》,受朋友影响,各种因缘际遇,科尔奈加入匈牙利共产党,在党报工作。从未学过经济学的他开始和经济学打交道。热血的他从早到晚都在工作,为了工作也放弃读大学。

关于早年这段经历,科尔奈写得极为真诚,既有年轻时的蓬勃昂扬,也有对不成熟的反思。不过也正是这个阶段让科尔奈对匈牙利很多真实的环境有所观察,真实的经历催促他开始提问,对生产、消费各类的困惑,也埋下了日后他深入研究的伏笔。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科尔奈行至三十。在当时他所处的环境,总有很多约束,总有唯一答案。作为经济学家,当时的科尔奈已经把理性选择模型当作思考问题的主要框架。

虽然其后他也发现理性选择模型的局限,不过这个模型的优点显而易见:它意味着任何事情都存在选择。科尔奈也在他所处的约束下,花了很多时间思考,用他的话来说,有四五年之久:

在这里,我说一下我做出的几个决定:

(1)我不参加任何党派。 (2)我不会移民。 (3)我将以学术研究为职业,而不以政治为职业。我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活动,为国家的复兴作出贡献。 (4)我要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我希望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能够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部分。

《思想的力量:智识之旅的非常规自传》,[匈] 雅诺什·科尔奈

或许科尔奈还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对自己人生也有独特的坚持,也找到了他想在人生旅程中回答的大问题:匈牙利的经济如何转型?虽然因为他的原则,日后不免也会遇到很多现实麻烦。不过从某种意义上,他将人生变得简单。

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场航行,漂泊飘摇充满未知,他为自己在航线上建造起明灯,总知道前路在哪里。人生的复杂度因此降低,他可以心无旁骛在自己人生旅程上往前,看到更多风景。研究更为深入,人生更为丰富。

02 学习与研究方式

非科班出身,东欧社会,最后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认可,执教哈佛。科尔奈自然有其特别。

回忆自学经济学的经历时,他提到他很会记笔记,而且喜欢思考。会思考学到的理论,社会主义经济能否效仿?理论能不能帮助自己理解匈牙利的企业,或某个产业甚至整个经济的运行?

不断把书上的模型、基本原理,去和现实情况去比较,获得更大的启发。这种学习方式,让科尔奈在学东西时很鲜活,不仅学会了知识本身,更多学会了解释和应用,甚至产生自己的观点,更清晰理论本身的局限性或者边界。

不过他并不是漫无止境的读下去,按他说法他喜欢读,也运气比较好,选择了很多几本书籍。

他先读了保罗·萨缪尔森那本经济学教材的德文版,又读了德国的三卷本的教科书,作为自己的基础学习。自此以后,便开始看各类论文、专栏及期刊。

那个阶段他也为此写了很多文章,分享出去,对他人也有启发。用他自己的话说,把学到的写下来,虽然并没什么学术价值,对自己理解倒是有了很多帮助,他一直都保留当时写的一些文字。

只是他回忆,如果当年他在学习时,能有一位老师指点一些前沿的内容,加以学习,或许还会少走一些弯路。

我们可以诟病模型建立者的诸多错误,但我们不能因为模型是现实的抽象形式而诟病模型。

在他的自传里,也记录了他所经历过的一些学术理论论战或辩驳。他回忆了他所不同意的一些理论及缘由,也真诚反思过自己一些错误的批评。在他看来,理论有很多用途,而尤其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任务。

其一,“理论模型有助于澄清一种表述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在评判结论之前,先想一下,要让结论成立,哪些前提条件必须具备。模型构建者起初并不是先考虑前提,而是先考虑结论,再逆向推导,需要哪些条件。

其二,“模型可以用来作为比较的尺度或者标准。”理论的作用更像理想解,给到现实参考距离理想或者下阶段还有哪些距离,从而指导现实。

即使不是学术,这两点也很有启发。先预设结论,逆向推导必要条件;或是把一些理论作为衡量尺度。都是很好的思考与应用。既可避免总想拿来便用,发现与现实不符就充满指责;也能更凭需要寻找合适参考。

03 小结

除了人生策略、学习与研究,科尔奈更多的篇幅在写自己经济思想的产生、沿革与成就。诸多成就,读下来,你会觉得科尔奈善用了他所处的环境,也善用了自己的天赋。比如出身战乱,科尔奈对国家有强烈的感情,总有种要为祖国做些什么的使命感。

他在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时,很清晰分析自己的长处与局限。他很擅长研究,也有交际能力和语言天赋,性格求真、会有理想主义。放弃从政,转而从研,他放大了优点、弱化了某些可能的局限。

再比如,研究时他很清楚要进入西方主流。他用主流经济语言写作东欧经济局势,在当时是种优势。

三十而立,学而有思,或许随着经济变化,科尔奈的思想理论也会更迭,然 400 页的人生智慧总值得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