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示例:如何用抽样阅读法阅读一本书?

卓璇 开智学堂

作者:卓璇 来源:公众号「星与星夜」

书籍的海洋广袤无边,阅读者却步履维艰。2020 年,中国一年出版的新书多达 21 万多种,人的一生,极力也难以穷尽。丛书如林,人生海海,如何读得又快又好,《聪明的阅读者》这本书介绍了抽样阅读法,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或是一种新的视角,或两者兼而有之。

图片

抽样阅读法是书中其中一个阅读方法,书中还介绍了主题阅读、文本细读等技法。如果说主题阅读让我们广博,文本细读让我们深入,那么抽样阅读让我们高效。

抽样阅读也可以称为科学跳读,大体步骤是选取样章、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选取样章关键在于有效抽样,力图以最少的信息找出核心章节。在整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这是一个复杂但有趣的游戏,你需要多次提问-验证-修正,循环往复。

阅读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摄入机器,而是积极的预测者,每一次正确预测都将提高下一次预测的准确率。在整个过程中,你需要多次依靠这把科学思维之钥 ——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三部曲。更多操作细节,参见《聪明的阅读者》第五章。

《哈佛经典谈判术》是一本谈判领域的佳作,作者是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最近我对这本书感兴趣,于是心生一念,何不试试用抽样阅读的方式来阅读它呢?以下,我将详叙此次抽样阅读全过程,并分享一些个人感悟。

01 准备抽样

在微信读书的页面里,你可以轻松找到这本书。目录是一本书的白描,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山川和建造。以下是这本书的目录,后附的数字表示该章引用的论文数量。

Part1 谈判策略 第一章,争取价值 7 第二章,创造价值 4 第三章,获取信息 2

Part2 谈判心理学 第四章,认知偏误 14 第五章,动机偏误 26 第六章,非理性世界 14

Part3 谈判实战 第七章,影响力策略 18 第八章,谈判盲点 20 第九章,谎言与诡计 3 第十章,道德困境 9 第十一章,劣势时谈判 2 第十二章,应对不信任 4 第十三章,何时不谈判 1

抽样阅读的第一步是在迷雾之中分辨出信号,确定抽样章节。首先我阅读了文末的《参考书目》,原想观察论文作者的特点,不幸一无所获,于是只能观察引文数量分布,结果如上文所述。

这些信息像萤火虫般聚在一起,指引前路,只读部分章目,我的选择是四五六七八章。当然,阅读引文时,我认出了几位熟人,第六、七章引用了卡尼曼和斯坦诺维奇的研究,猜测这两章会涉及“有限理性”相关研究。

接着,我开始翻阅文末的《译者后记》,里面蕴含的信息让我有些收获。这本书既专业又大众,将研究、实践与课题均衡得很好。这本书的知识点处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的交叉地带。

这段话也很关键:

大部分人理解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应该问题不大,但是执行起来需要克服一些困难。问题最大的是介绍认知偏误的第二部分,谈判心理学。很多人都能够接受“人是有限理性的”这个说法,但是几乎很少有人明白这个论断到底是什么意思。……可见这个理论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直观和容易理解。

这段话证实了这本书第二部分最难,也是本书反常识知识点最密集的地方,需要大量训练才能掌握。

如同一位深入到底的探险家,第三步我跳到书的开头,推开作者《引言》这扇门。作者是屋子主人,熟悉而亲切地介绍每一章。出于作者对每个孩子不偏不倚的爱,每一章听起来似乎一样重要。

不过,细微之处仍有不同,好的探险家拥有显微镜般的敏锐,如果你留心作者如何用一句话总结知识点、罗列知识点,就会捕捉到每一章独特的纹理。要点越密集,越反常识,那么这一章权重越高。

加之我在之前得到的信息,我判断第五章、第七章比较重要,第四、第六章比较概括,信息密度不如第五、七章那么高,但也值得一读。此外,阅读样本还需要加入第一、第二章,因为这是谈判的基础框架。

我停下脚步,整理当前获得的信息,大约摸索出了一点知识脉络。

  • 新手需要一个基础的谈判框架。
  • 关键知识是谈判心理学,大量来自非理性相关研究。
  • 影响力策略与谈判盲点是常见情境,其它情境相对不高频,可以按需阅读。

是的,我判断最关键的章目是五、七、八;四六、一二其次;剩余章目最次。

完成初步探索,确定好抽样章节,接下来开始具体章节阅读。我用了两个半小时,读了第五、七、八章。

02 阅读抽样章节

阅读第五章

完成抽样,现在开始阅读最为关键的第五章。这一章的信息密度可观,它带我走进人类动机偏误的世界,介绍了六个关键知识点:动机不相容(欲望自我与理想自我)、自我中心主义、过分自信、非理性乐观与过度自信、自利归因、后悔厌恶。这些根植于所有情境之中,是人性深处的根源。

虽然之前对这些概念有所了解,但从未思考过它们在谈判情境中的应用。这次阅读带给我新的启示,面对熟悉的概念,如果未思考过它们在新领域运用,可以先自行推理,探究这个概念在新情境下可能引发的行为、影响、应对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根据第五章末承上启下的引导,可以推测第六章是第五章的应用解析篇,可以回头再看。

阅读第七章

我继续踏上阅读之旅,翻开了第七章,讨论的是影响力原理。我曾经读过西奥迪尼的《影响力》,熟悉这些知识点,然而这次阅读给我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

上一次阅读只是匆匆读完,体悟不深,这一次真正理解了影响力原理的微妙和强大之处。难怪查理·芒格读完《影响力》之后,将一股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寄给作者,价值几十万美元。

我深知自己远未内隐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太困难了,因为需要克服人性底层的、天生的惯性。这些要点根植于人类本性、天然存在,这为它们增添了一层隐蔽的保护色,无形中带来另一种影响,读者很容易产生一种自以为理解的错觉,可惜那只是虚假的知晓感。真正内隐这些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实践。

阅读第八章

这一章相较于前两章而言,信息密度稍显稀疏,多了些经验主义。这片旷野不太富饶,稀疏站着一些树木。

评价信息稀疏的原因在于,良好证据支持的反常识信息相对较少;而应对策略所提供的巧妙解法也较为有限,只是提供了一些平平无奇的行动建议,不够细节正确。换句话说,这些建议仅仅凭借字面文本推导而来,听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对实际行动帮助不大。

03 这次抽样准确吗

旅程的起初,我判断最关键的三章是五、七、八;四六、一二其次;剩余最次。总的来说,这次判断正确率还过得去(满意解)。

首先翻阅的是第五、第七章,这两章的选择很准确。如果按照信息密度将不同章节划分为不同梯队,这两章的信息密度无疑属于第一梯队,不太可能找到信息密度比它们更高的章节了。这个判断信心来自对这本书抽样的经验,全书十三章我读过五章,样本量足够大,基于这些样本足够推断整体的特点。

这个判断的信心还来源于过往阅读众多图书的经验。如果把一本书作为比较对象,按照信息密度,同样可以将书籍模糊分为几类。

第一类:信息密度最高。读者在为这类书写笔记时,几乎每一章能写十几张卡片,夸张的话二三十张。卡片是指写作的最小知识单元,通常一百到三百字,详细参见《聪明的阅读者》第八章。这类书典型如詹姆斯·马奇所著《经验的疆界》,特点是错综复杂、充满洞见,需要逐行阅读,宛如穿越迷宫般的森林。

第二类:信息密度中等。比如《哈佛经典谈判术》。有那么三章,每章需要写十张左右的卡片;这类书二梯队的章节也值得一读,会产生五张左右的卡片。阅读这类书籍就像周日徒步,偶尔攀爬,多数时候轻快。

第三类:信息密度一般。可能全书不超过三章信息含量较高,每章能写几张卡片。阅读这类书,如同在家门口的公园散步,不费什么功夫。

第四类:信息含量为负。可能纯粹灌水的书,几乎没什么有效信息。

读的书多了之后,会对一本书大概的信息密度有感觉,凭直觉能够判断一本书落在什么范畴。

第五、七章选得不错,但相对而言,第八章选得一般。实验之前,我因循旧的阅读习惯,读过第一、第二章。从信息密度来说,第一、第二章略微高于第八章。因此,把第八章放在第一梯队,并不能算特别出色的选择,但总体还算过得去。

04 抽样阅读体验

我与抽样阅读初遇已久,但直到今日才投入实践,带着一颗求索的心,细心琢磨。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抽样阅读如同在高架上的水上滑梯游完,带来的是信息密度左偏分布曲线,游玩的人从高处滑向低谷,激荡起无数水花,享受着时时刻刻的刺激与欢愉。

这意味着,阅读者在每个最新的时间里,都可以获得当前较高的信息量。起点越高,水花越狂浪。对于在信息海洋中游弋的我们,越早先、越密集的信息刺激,就像清晨的第一杯咖啡,能快速让懒洋洋的大脑兴奋起来。

另外的感受,顺势而下,先难后易,也许更符合人性吧。下来的过程,我感到一种无名的轻快明亮,仿佛踏着丝绒般的云朵,在蓝天中行走。阅读时,如果心中暗想越来越难,心与脚步一样沉重,越上山掉落的碎石越多,每一步都将使下一步更难。

这次,我花了两个半小时,便领略了书中核心,无需漫长等待读完一二三四章。当时间与困顿拉得足够长,也许很快我就会合上书本,将它封存于架子的角落,因之错过迟来的珍宝,无缘再见。

时间的沙流淌,按照既往情形,读完这本书还需要 6.6 小时(8/3*2.5)。我用了 5.5 小时(45%)获取到书中 60% 的关键。考虑到我的熟练度仍有待提高,这本书又比较不错(每一章多少都有可读之处),以及个人底层知识的积累(熟练的知识点可以快速跳过),投入产出的比例将拉得越来越大。换句话说,抽样阅读你值得拥有。

话说回来,我在整个过程中带着假设去阅读仍稍显不足。微风拂过,草木摇曳,字字句句映入眼帘,而我仿佛陷入一片死寂的虚无,拼凑不出理解的地图,大脑被迷雾遮蔽,灵感无声无息。

心愿还是在,我依然试图带着问题去阅读,与书中的文字默契呼应,好似在迷雾中寻找微弱却独特的星芒,让阅读如月光下的舞蹈般富有灵性,充满乐趣。

这需要更多的勤勉与实践,就像竹子在雨夜沉默,七彩的岩石迎接风的蚀刻,蜜蜂跋涉过千山万水,由东到西,由西到东。阅读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字里行间,明月清风,诚邀你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