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他经历了什么同一性危机,怎么发展理论?

猫柳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开智「人性大师阅读课」,选了六位开创了某个重要心理学流派的人性大师,学习他们关于人性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人性。埃里克·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创者,以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而著称。他为什么会创立出这个理论?这个理论如何影响我们?下文,开智课程教研团队的猫柳,与你聊聊埃里克森的人生故事和他的理论发展。

作者:猫柳 来源:公众号「自由特质协议」 图源:网络

01 从名字说起

埃里克森,全名是爱利克.H.埃里克森( Erik.H.Erikson )。爱利克是名字,但埃里克森却不是他亲生父亲的姓氏,也非他母亲的姓氏,更不是他的继父的姓氏。选择「埃里克森」作为姓氏,有学者认为这是埃里克森身份认同形成的标志。

图片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

埃里克森是一名私生子,他对此十分介怀,这构成了他一生的精神危机。埃里克森的母亲在结婚前就怀有他,并且没有跟他的亲生父亲结婚。母亲后来嫁给了儿科医生霍姆伯格(Theodor Homburger),中间名字的 H,就是继父霍姆伯格(Homburger)的姓氏首字母。

埃里克森曾多年使用他继父的姓氏。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时署名就是爱利克·霍姆伯格,直到 1939 年,成为美国公民后,才把姓氏改为埃里克森。

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大家注意名字中的英文,Erik 与 Erik-son。

有一个说法,埃里克森的孩子因为美国人经常把霍姆伯格(Homburger)跟「汉堡包」的(Hamburger)相混淆。他让儿子做选择,爱利克的孩子提议叫埃里克森。

对于埃里克森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姓氏跟北欧风俗相一致(也以谁谁的儿子作为姓氏)。但这对埃里克森来说,这意味着,他是他自己的父亲,是自己「生」了自己。

我们不妨将这个名字作为隐喻来理解,「爱利克」(Erik)生了「埃里克森」(Erik-son)埃里克森由此找到自我。

02 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危机

所谓同一性危机,就是身份认同危机,这是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周期理论的一个重要阶段。

人类大脑有个神奇的地方,它可以整合童年的我、青春期的我和成年的我,形成一个整体的形象。试想,如果你不认同过去的你,抵死拒绝将过去那个烂人称作「我」,你是否会感到身份困惑——那么,「我是谁呢?」

除了时间上的身份延续,随着我们参与人类事务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角色。例如作为女儿的你,作为学生的你,作为员工的你,作为某人闺蜜的你,作为社会普通人的你。一人分饰多角而无精神分裂,这就是同一性的作用。

埃里克森从小受困于自己的私生子身份,一生中有过多次自我认同的危机。

埃里克森第一个同一性危机发生在幼儿期。

埃里克森母亲是丹麦人,但埃里克森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因为他的亲生父亲在婚礼消失了。为避免私生子的社会耻辱,埃里克森的母亲被家族送往德国分娩。

埃里克森 3 岁时,母亲嫁给了他的儿科医生。这样的家庭情况让埃里克森在不确定姓名和心理同一性的情况下成长。

后来,埃里克森的女儿在回忆录中写道:

他真正的父亲抛弃了他,并且从未想去了解他,这一感觉使父亲吃尽了苦头。他一生都在抑郁中挣扎。被抛弃和被排斥的童年经验使他陷入自我怀疑的困扰之中。他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及对自己的不确定感。他渴望从别人那里不断地获得支持、指导和安慰。(Bloland,2005,pp.52,57)

埃里克森的第二个危机,发生在他刚入学时。埃里克森母亲与继父都是犹太人,但埃里克森本人个头很高,蓝眼睛、金色头发。在学校,他被说成是犹太人,而在犹太礼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