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圈内人”,打造成长性人脉关系

卡洛琳·韦布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你觉得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难吗?是否曾为不知如何建立更好的人脉关系而烦恼?下文,管理咨询师、麦肯锡资深合伙人卡洛琳·韦布,与你分享 3 点方法,迅速提升双方信任感,帮助你打造成长性人脉关系,来看~

作者:卡洛琳·韦布 来源:《七堂思维成长课》 图源:Unsplash

01 「圈内人」的感觉

只要是和人打交道,我们的大脑就会快速运转决定如何反应。能认出对方的脸吗?他们对我们而言是威胁吗?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他们和我们一样,还是不一样?最后这个问题很关键。

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倾向于把陌生人视作潜在威胁。「小心胜过后悔。」我们大脑的生存回路这样告诉我们,但只要感知到对方在某些方面和我们相似,不论是政治观点、来历背景还是兴趣爱好,我们马上就会放松下来,并且在潜意识里把对方视为可能的同盟。科学家称这种情况是把某人视作「圈内人」。

这种社交计算上的微小调整对我们的交际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我们不再处于防守模式,这会让我们一下子变得更亲和。研究人员还发现,把某人视作圈内人意味着,我们当时就可能对那个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或能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一般而言,大脑扫描结果显示,我们在想起和自己类似的人时的神经活动,和我们想起自己时非常相似。这就难怪我们会对同类人如此大方,悉心照料,因为我们把他们看作了自己的延伸。

这在工作场合意义重大。首先,我们更倾向于聘用看起来或行动起来与自己相似的人。西北大学社会学家劳伦·里维拉(Lauren Rivera)发现,知名公司招聘经理中有 74% 都报告称,最近聘用的人「与我个性相近」。

他们是如何确定别人与自己「个性相近」的呢?这并不需要什么特别深奥的评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有相似的业余爱好,比如都对体育或技术感兴趣。

好消息是,研究发现要形成同属一类或「圈内人」的感受其实非常容易。多个实验也表明,只要把人们随机地分派到同一个团队,这种圈内人的感觉马上就形成了。研究人员甚至还发现,志愿者们如果事先一起伴着同一个曲调打过拍子,即使他们互不相识,也会互相帮助。

当然,我不是建议你走到大厅里随便选人加入你的团队,或者下次开会时,一边哼着你最爱的歌,一边敲着会议桌打节奏。但你确实可以迅速有效地发挥「圈内人」之间的优势,办法就是充分提出问题,了解自己和别人在小事情方面的共同之处——比如共同的爱好、品位、目标或担忧等,然后花些时间继续讨论。

当大家都忙忙碌碌、身受压力时,我们很想跳过劳心费力地形成「圈内人」感受这一步。这个过程看起来像是没有必要的闲聊,但却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研究显示,如果不这么做产生的紧张感,很容易弱化人们为彼此着想的能力。

处于压力情境下,别人很可能会把我们视作潜在威胁,不仅不太可能在意我们的想法,还会更倾向于抵制、拒绝我们的想法或求助。所以,如果最后期限马上就要到了,或者身陷冲突的状况之中,我们更应该要想办法与坐在我们对面的人好好沟通。

图片

以下是一些快速和你的谈话对象形成圈内人感觉的建议:

1、找到共同兴趣。

寻找任何能与你产生共鸣的兴趣或偏好信息,不论它们有多微小。音乐、电子产品、服装、爱好等都可以。乐于对这些做出评论和询问,并且分享你的经验。

2、突出共同目标。

这有助于形成深层次的联系,因为共同目标一般意味着共同的价值观。为了能让目标一致,你可以问:「这件事里你最在意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双方都想实现什么?」

3、谈谈相同的不满。

用这一招时要小心,因为负面信息会把人推出发现模式。但抱怨天气不好或交通状况糟糕,可以方便地作为对话的开场白。用一点「我们与世界为敌」(或者与竞争对手或公司总部为敌)这类语句,有助于营造出身处同一团队的感觉。

4、重复对方的话。

重复某个人的遣词造句不仅有助于让谈话双方感觉处在同一个频率,还能说明你在认真倾听。即便你只是在重复陈述一些事实,效果也很显著。一项研究发现,向顾客复述一遍点菜单的服务员获得的小费更多。

02 互惠性表露

博弈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试图理解涉及多个人的状况下我们如何做决定——如何猜测别人的动机,以及由此我们应采取何种相应的行动。

这有点像下棋或约会时做出的举动——「如果我这么做,他们就会那么做,那就意味着……噢,我最好还是不要这么做。」高级博弈论证明了心理学家猜测了多年的一个想法,那就是互惠互利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

为了证明这一点,经济学家使用了一个著名的博弈例子——囚徒困境。两个犯罪同谋被分开关在不同的牢房里,这两位「玩家」要在无法跟对方交流的情况下,决定是合作还是作弊。

「合作」意味着坚持他们此前的约定,这样双方都能获得较轻的刑罚。「作弊」则意味着一方要告发另一方,以便自己完全脱罪,让另一方在监狱长期服刑。

在这个局中,设计的初衷是鼓励两个玩家互相告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有意思的困境。研究人员多年来重演了成千上万次这个博弈局,利用很多不同的故事来解释。

同样的最基本的权衡取舍之道。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这个局只玩一次,经典的「作弊」解决方案才会有吸引力。

图片

研究人员发现,一旦把囚徒困境放到更现实的场景里,即允许玩家进行不止一次的沟通,让一方有机会根据另一方的举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同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一样,那么一条完全不同的主导策略就出现了,那就是互惠性,经济学家也称其为「以牙还牙」。也就是说,如果你这次选择作弊,我下次也选择作弊;如果你这次选择合作,我下次也选择合作。

这种情况虽然不完全像特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那般善良高尚,也不像华尔街电影里戈登·盖柯(Gordon Gekko)那般邪恶贪婪。

通过观察囚徒困境(以及其他类似的博弈局面)参与者大脑的扫描图,神经科学家发现了我们偏向互惠性的证据。

他们发现如果博弈一方选择作弊而非合作,另一方就会紧张起来,同时他们大脑中处理争端解决和自我控制的区域会被激活。如果一方选择合作,另一方大脑的奖励系统就会被激活。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双方大脑里都会有愉快的反应。换言之,互惠性能让人感觉良好

那么这对我们建立亲善关系有什么影响呢?

石溪大学心理学教授阿瑟·亚伦(Arthur Aron)通过研究发现,表达互惠性的态度后,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够在陌生人之间营造出显著的亲近感。

当成百上千的志愿者给亲近感打分时,在 1~7 分之间,「最深厚」的关系得分是 4.65,而随机分配的两个人在谈论个人问题 45 分钟之后,给彼此的亲近感打分 3.82 ——并没有比「最深厚」低很多。所以,结论就是:如果你想要建立亲善关系,就准备好分享一点自己的情况吧。

03 把手机收起来!

还有一件事我必须要提:技术让我们能时刻与人保持联系,但如果任由技术在不知不觉中侵占你的注意力,不论你付出多少努力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营造圈内人的感觉,表明互惠性的态度,亲善关系都会受到损伤。

英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只要看到放在桌上的手机,就会令人们和不认识的谈话对象之间的联系度降低。他们不太赞同这种说法:「如果我们的交际很频繁,我和谈话对象就可能成为朋友。」因此,如果你热切希望能展开诚心的谈话,就把手机收起来,全神贯注于对话中吧。■

文章摘自:卡洛琳·韦布(CarolineWebb)《七堂思维成长课:精英群体的行为习惯》,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