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性大师埃里克森:他的人生故事和理论发展

歪歪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开智「人性大师阅读课」,选了六位开创了某个重要心理学流派的人性大师,学习他们关于人性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人性。埃里克·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创者,以社会心理发展理论而著称。他是如何创立出这个理论的?这个理论如何影响我们?下文,作者歪歪与你聊聊埃里克森的人生故事和他的理论发展。

作者:歪歪 来源:公众号「林间花开」 正文共 5476 字,预计阅读时间 14 分钟

春雨连连,枯枝再荣。在万物争报萌芽,美好事物向新而生的春天,适合读书写作。跟着开智的人性大师课,阅读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成名作「童年与社会」,这本书可以看成是埃里克森的一次精神分析的实践。

书中,有大量临床案例,年幼儿童的焦虑、美国印第安人的冷漠、退伍军人的困惑、年轻纳粹分子的傲慢,埃里克森借助精神分析,探测这些案例中人物的冲突。

之后,阳志平老师用他提出的人性系统论(分析人性的框架),深度分析埃里克森的一生,我得以走进埃里克森,了解他的人生故事,找到埃里克森成为埃里克森的原因。

图片

图片来源:Google 图片

01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出生于 1902.06.15~1994.05.12,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还是一位独立学者,所写的非暴力起源书籍「甘地的真理」获得了 1970年 「普利策奖」的优秀散文奖。

埃里克森虽然取得了毕生发展的人格理论,他的研究和理论实际上也背离了传统的精神分析,但他还是自称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他说「精神分析一直是起点」。

源于自身经历,埃里克森提出了「同一性」理论,指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我整合成一个「我」。他一生遭遇多次同一性危机,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基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五阶段,他总结了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会经历八个阶段,并持续发展。

埃里克森高中毕业后,中断学业,周游欧洲,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曾办过画展,最终没成为艺术家,反而成为一名儿童分析师,这里不得不提下他人生中的两位贵人。

一位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她的训练下,成为一名专业的儿童精神分析师;一个是他一生的伴侣琼·莫瓦特·埃里克森(Joan Mowat Erikson),在一次舞会上,遇到 27 岁的琼,相恋后,琼怀孕。

受童年遭受亲生父亲抛弃的影响,埃里克森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在朋友的建议下,才娶了琼为妻,两人携手走到 65 年,期间,两人生育四个小孩。

图片

Joan and Erik Erikson 图片来源:Google 图片

阳老师在讲到埃里克森何以成为埃里克森的原因,极其反常识,不是因为出了作品,而是因为一次出轨。如果没有这次的转折点,高神经质高宜人性,偏顺从,疏离动机的埃里克森,很难成为一名伟大的心理学家,难怪阳老师发现感叹,精彩的不是埃里克森,而是他的妻子琼,她具有成就事业的自主-竞争动机。

在他们第四个小孩出生后,查出小孩患有唐氏综合症,在那个时代,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病症,埃里克森把小孩送到福利院后,一向自信又自主的琼遭受到了严重的心理打击,加上埃里克森在那期间出轨了研究助理,两人的婚姻摇摇欲坠,差点离婚。

庆幸,琼在朋友的宽慰下,原谅了埃里克森,转而把注意力放到提升埃里克森的个人声望上,两人合力研究理论。埃里克森终于在 48 岁那年,在妻子的助推下,出版了人生最重要的作品——「童年与社会」。

不得不说,高手就是高手,没有久困在危机中,而是把危机变成生产力,最终变成作品。

如果没有那次家庭危机,埃里克森顶多只是一名大学老师,在心理学领域很难有一席之位。可见,他的妻子琼在他人生中扮演了一名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埃里克森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02

人和山川河流一样,都具备同一性。

如其他人格心理学家一样,过往的人生经历会催生一个理论的形成,埃里克森也如此,正是他经历了多次人生的同一性危机,提出了「同一性」理论,他写道:

我最好的朋友会坚持认为,我需要命名这种危机并看到它在他人身上是什么样子。

「同一性」理论用来探究自我,回答我是谁,以此整合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注重「自我」的实现,比起弗洛伊德强调「本我」,埃里克森比弗洛伊德往前迈了一大步。

埃里克森第一次危机发生在,他未出生就遭到父亲的抛弃;第二次是读完高中后学艺术,一生中多次切换自我标签;第三次是在哈佛大学任教,没有大学文凭,使得他忐忑不安,生怕给辞退,这些人生经历,激发他提出了「同一性」理论。

直到晚年,即使埃里克森取得了一生的成就、荣誉后,他仍无法摆脱「私生子」带来的耻辱。

埃里克森认为每个人会在青春期出现同一性危机,即在他提出的心理社会性发展中的第五个阶段(12 岁-18 岁)。

为什么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才出现同一性危机?这个阶段是自我意象形成的阶段,整合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观点形成的时期。如果整合成功,就能形成稳定的自我同一性,能够回答我是谁;如果整合不成功,就会陷入多角色混乱中。

对女孩子来说,尤其明显。小时候,女孩子从父母那里习得了照顾他人的需求,长大后,进入学校和社会,这时照顾他人的需求跟自主和竞争会造成冲突,引发同一性危机。

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按照同一性的分类,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分成四种状态:

第一种:有探索有承诺,同一性得以实现,是最理想的状态。

第二种:有探索但承诺缺失,同一性延续。

第三种:有承诺但探索缺失,体现同一性的早闭。不经检验,过早确立同一性。

第四种:探索和承诺都缺失,体现的是同一性混乱,角色多变,不知「我是谁」。

人生叙事学家麦克亚当斯基于同一性概念,优化成叙事同一性,用故事的方式来回答「我是谁」,人人都爱听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更吸引人。同时,麦克亚当斯认为,不只是青春期才会出现同一性危机,从婴儿出生到生命结束这一阶段,都会存在。

03

受「同一性」灵感激发,埃里克森提出人类发展八个阶段,也称为生命周期表,是「童年与社会」中最核心的内容,独立成一章呈现。琼.埃里克森在「生命周期式」的序言中,提到八个阶段理论的灵感源于莎士比亚「人生的七个阶段」。

人从出生就开始迈向死亡,每个阶段都会出现危机,解决时会有两种方式,积极和消极的,如果危机得以解决,就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如果无法解决,没有足够的能量进入下一阶段,就会阻碍人生的发展。

每个人的生命周期都会不一样,遇到的危机也会不同,琼.埃里克森说:

生命周期表只有在你自己去体会,其实最好是你自己去编制的,才是最有意义的。

人类发展八个阶段,前四个是儿童期,第五个是青春期,后三个是成年期,每个阶段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八个阶段紧密相连,每个阶段都有相应完成的任务,成对出现。

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出生-1 岁

发生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主要是母亲与婴儿的互动,其实就是建立婴儿的依恋关系的阶段,如果母亲对婴儿的回应是积极、有爱、安全,成为婴儿的安全基地,婴儿就能对世界建立起基本信任,并发展出「希望」的基本优势。

世界是复杂的,人性是险恶的,光有信任还不行,还得有「基本不信任」来平衡。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会多次出现,比如遭遇母亲离婚或是离家出走,或是去世,这时身边如有耐心的老师或朋友,也能很好地度过。

自主对羞愧、怀疑:1 岁-3 岁

发生在生命的第二第三年,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做很多事,对世界又有好奇心,看到东西想抓住,也会放下,在他探索时,父母能放开手,鼓励,儿童就能获得意志,体验到自主的力量。

记得我家小宝在两岁时,不管是什么都放在嘴里啃、咬,拿到书就撕,这是建立自主的阶段。

主动对内疚:3 岁-5 岁

这一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说,是发展「超我」的阶段,如果母亲用爱、理解引导,儿童就能意识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到了第三阶段,仍然是儿童期,埃里克森划分的时间段太细了。用阳老师的分法,把 0-6 岁看成儿童阶段,更合理。

母亲用爱、理解引导,儿童就能意识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说,这一阶段是培养超我。到了第三阶段,明显感觉到埃里克森划分时间的颗粒度太细了,划分是 0-6 岁更合理。

勤奋对自卑:6 岁-11 岁

从啼啼哭哭的婴儿,背着书包上学去。受到社会的影响,小孩能够从学校和家庭中习得技能,这一阶段父母的态度非常重要,如父母支持或鼓励小孩,他就会更加努力、勤奋;如果是打压、嘲笑、责骂、排斥,小孩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表扬和鼓励能促进儿童的胜任感。身边不少妈妈喜欢盯着小孩做作业,看到字写丑了,批评写得不好,重刷再写,就会让小孩不爱写字不爱做作业。

我家大宝在上中班时,画圆画得不够大,老师一遍又一遍让她重画,那段时间她自卑到不想上幼儿园,直到让她学了一阵画画课后,她才变得自信。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 岁-18 岁

埃里克森认为同一性危机发生在青春期。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象的形成期,整合自己和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观点,整合成功,就能形成稳定的自我同一性;没有整合成功,就会出现角色混乱。

比如,埃里克森在艺术家、儿童教育者、精神分析中来回徘徊。当他整合成为「热爱写作的老师」后,是他最舒服的状态,也是他创作力最好的时刻,写出了「童年与社会」,后面还写了「甘地的真理」、「青年路德」多部作品。

亲密对孤独:18-35 岁,青春期

脱离原生家庭,踏上大学和社会,有更多自主的活动,这一阶段自身与他人产生融合,大学、工作、婚姻中的融合,既有亲密的友谊、同事关系,也有两性关系,还有爱与承诺,获得基本优势是爱,这是人类最伟大的美德,自身与另一个人的融合,大学、工作、婚姻中的融合。

「野草莓」电影里的伊萨克就在阶段没处理好,在老年时回望过去,感到失望——初恋情人拱手相让给他的兄弟;与妻子结婚后,不懂处理两性关系,妻子出轨他人;在现实生活中,与女仆、儿媳相处都有问题。

不能建立亲密感的人将会出现孤独,排斥他人或是攻击他人,更喜欢一个独处,走不进人群中。

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繁衍对停滞:35 岁-55 岁

不只是父母才能繁衍,才能参与教育和指导下一代,在机构,商业,政府,社会公益服务中,都有机会成为年轻人的指导者、教师或向导。

当一个人不能繁殖时,就会停滞,枯竭,倒退回亲密关系中,职业、育儿、婚姻、情绪都会有问题。

整合对绝望:55 岁之后

到了老年期,生理、心理、社会条件不断退化,没有残余能量,应对老年危机,惊恐、焦虑、愤怒就会侵袭我们。

这一时期仍要整合过去、现在、未来,检查和反省过去,如果想要一个舒服的老年状态,最好在前面的每一阶段,顺利解决危机,而不是一个个危机积累到晚年解决,为时已晚。

在埃里克森死后,琼在他提出的人类发展八个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升到九个阶段,延长了生命周期。

04

如何看待埃里克森?

在人性问题上,比起弗洛伊德更积极乐观,关注的是「自我」的发展,而受限于「本我」。他认为,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功获得希望、目的、智慧这些优势,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获得这些优势的潜力。

在人格发展八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危机,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危机的可能。有危机就有转机,就如埃里克森每次遭遇的同一性危机,变成了他的转机,在他妻子的帮助下,发展出人格发展理论,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心理学家。

在埃里克森看来,人格并非是生物本能的影响,人格更多是受到学习和经验的影响,心理社会经验才是更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埃里克森最大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提出同一性危机概念,以及在同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并将文化、社会和历史因素纳入他的理论之中。

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埃里克森的学术观点大多是基于自身的直觉,源于他个人的艺术气质和缺乏科学培训,他的理论存在不少批评的声音

  • 术语和概念模糊不清,缺乏科学实证数据支持和整体上缺乏精确性。
  • 对发展阶段的描述不完整。55 岁阶段的人格发展能否如埃里克森所提出的「整合」概念一样积极,相对而言,这一阶段,大多痛苦、抑郁。
  • 成熟期的「繁衍对停滞」跨越 20 年,划分的颗粒度太粗,每个人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危机不一定一样,有些人是情绪问题;有些是职业问题;有些是婚姻问题。
  • 人类发展阶段理论可能不适用于女性。

在学习了埃里克森的理论和他的人生故事后,从中得到启发

1、提出问题更重要,即使埃里克森的理论存在问题,但他能够在提出的问题上自圆其说,发展出自己的理论,成为心理学大师。

2、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危机,有危机不可怕,不要当成洪水猛兽,而是看一次机会,化危机为转机。

3、人生譬朝露,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与他人争辩和扯淡上,他说随他说,把时间用在热爱的写作上。

4、人生不设限,在没找到「我是谁」、「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之前,不要循规蹈矩,给自己设定太多的条条框框,不妨多探索。

5、借鉴埃里克森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方式,我也可以借用人性系统把写作和传记这两个爱好串在一起,捏合成一个意象原型「喜欢写作的心理学传记作者」。

小结

人的一生都在探究「我是谁」或是思考「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也是人性问题。

何以成为自己,在于你的人性系统,每个人的人性系统是独一无二的,哪怕存在缺陷,也要善用自己的人性系统,把缺点变为优点,找到人生的定位,发展出独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