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读者角度进行写作?这本书,告诉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易莉 开智学堂

图片

写作时,你是否思考过你的读者是谁,他会期待从你的文章中收获什么,你想让他通过读你的文章收获什么?又是否思考过,怎么写,才能将有价值的信息清晰传递给读者?阅读下文,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易莉,告诉你如何从读者的角度进行写作,并为你介绍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节省能量。文章摘自易莉老师的新书《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 这是易莉老师多年英文论文写作课程精华,也是一部有关心理学、社会科学的英文学术写作指南。

作者丨易莉

本文为开智学堂精选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图片

这一章的题目「从读者的角度写作」(writing from the reader’s perspective)听起来就非常美好。

这个观点来自乔治·戈朋教授,他是我在杜克大学上的一门写作课的老师。戈朋教授可能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但在杜克非常有名,当年的写作课场场爆满。

在上他的写作课时,我曾惊叹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妙人,能把写作讲得这么明白透彻,有种「这才叫写作课,以前上的应该叫文学鉴赏课」的感觉。

我们从小到大上的中文写作课,基本上都是在讲授创意写作,学习抒情和各种修辞手法,提高的方法就是「熟读加背诵」。

尽管这些对于培养文学审美确实有帮助,但长大以后我们会发现,一般人从事创意写作的机会太少了,而对于我们特别需要的专业写作或者学术写作,我们却从没有系统地学过。

而我们的英文写作课,教授的大多是语法和词汇,在余下的内容中,我也记不清学了什么对写作真正有帮助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何其幸运,正好听了戈朋教授这门课,学到的内容给当时正在写硕士论文的我许多启发,至今对我如何写作和指导学生写作仍有启发。所以我特别愿意在课堂上和在这本指导书中将他的观点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没上过他的课的人不用感到遗憾,他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他撰写的两本书—《结构感:从读者的角度写作》和《期望:从读者的角度教授写作》(Expectations: Teaching Writing from the Reader’s Perspective)里。

另外一本写作指导书《科技英语写作进阶》(Scientific Writing: A Reader and Writer’s Guide)也对戈朋教授的观点做了很好的总结归纳。

当然,如果能有机会现场感受戈朋教授上课时语言的魅力和幽默,就最好不过了。

图片

了解你的读者

在写作的时候,你是否思考过你的读者是谁,他会期待从你的文章中收获什么,你想让他通过读你的文章收获什么?

回想你自己看了一部烂片的感觉:不但花了钱,还浪费了两个小时的生命。这可能就是读者读到不好的文章时的感觉。

你的文章需要传递一个信息(message),这个信息要让读者觉得是有用、有价值的,或者能解决他的一个问题,让他觉得没有白花时间读。

另外,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针对不同的读者,你可能需要采取不太一样的写作风格和方式,就像你在给你的上司/导师、同学、男/女朋友发微信时,措辞和语气自然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小心把给男朋友的消息发给了导师,气氛就会很尴尬。

了解你的读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将会从大原则上指导你的写作思路。

那么,我们的读者会是谁呢?

你的文章的读者可能是审读者:你的导师、审稿人、论文评审组的老师,如果是投稿的论文,那么可能是期刊的编辑或者审稿人。

在有了多年投稿经历,并且做了几年审稿人之后,我在指导学生写文章的时候就具备了一种能力—想象出一个审稿人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了这个能力,很多「坑」就可以成功回避。

虽然大部分研究都不是完美的,每个研究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如果你能提前想到别人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能让你的文章更严谨,更经得起别人的批评。

论文发表之后,你的读者就变成了会阅读你文章的人。这些人是谁呢?

可能是与你同领域的资深教授(比如你引用过的文章的作者),想了解这个领域的进展;也可能是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教授,想知道这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在做些什么研究;也有可能是研究生,为了写论文来找文献;还可能是初学者,为了寻找研究方向而读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看了许多关于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专业文章,不得不赞叹这些文章写得真是通俗易懂,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能看懂。大部分心理学文章做不到这一点,可能外行一看到专业术语就止步了。

可能《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文章,以及关注范围更广的期刊,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期刊上的心理学文章更适合外行看。

这里说的外行不是纯「路人」,而是受过基本科研训练的其他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你的文章将会成为他们了解心理学的一个窗口,增加他们的相关知识。

现在全世界都在鼓励学科交叉,而学科间的壁垒总是存在,这样的文章有助于打破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科学家之间的交流。

图片

学术性文章与科普类文章是不同的:

科普类文章面向的读者是普罗大众,他们中一部分人可能只是为了茶余饭后打发时间,找点乐子,或者为了增长一些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而阅读;另一部分可能是青少年,为了增加对科学的兴趣而阅读。

近年来,比较火的科普文章公众号大多是与健康有关的,帮助大众了解健康知识,比如疫情期间,关于疫情的科普文章我都非常喜欢看。所以科普文章要用大众的语言,尽量少用专业词汇,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有一定趣味性就更好了。

不过,我一直觉得科普最重要的原则仍是科学性,不能以牺牲科学性为代价来增加趣味性,科学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

回到专业学术性写作上来,现在你知道了你的读者基本都是同专业的人、试图进入本专业学习的初学者,或者想了解你的专业的外专业科学家,因此你的写作需要有针对性地体现出:

1)专业性和科学性。

要能帮助领域内专家了解你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如果你的文章写的都是别人知道的东西,没有增加新的知识,那就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2) 精确性。

一定要用精确的语言来描述科学事实。模糊不清或者有歧义的句子会阻碍读者有效、快速地理解科学事实,在写作中要避免这种情况。

3)简洁性。

简洁即是美,简洁就是为了在最短的篇幅内表达出最精准的意思。相比冗长的文章,简洁的文章会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4)逻辑性。

一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文章,能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了解科学事实。逻辑混乱的文章不仅会削弱科学现象的可信度,还会让读者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以上这些原则,我的写作老师戈朋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节省能量(save energy)来概括了。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一下他提出的这个概念。

图片

节省能量

戈朋教授在写作课上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一口气读一句话

在读一个句子之前,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读。如果句子过长,这口气用完了而句子还没读完,就喘不上气了。读到句号,可以歇口气,接着读下一句。

在写作中,很重要的是顺着读者的这口气,这就是从读者角度来写文章要考虑的问题。

在书中,戈朋教授用了能量(energy)这个概念—作者要做到帮助读者节省能量,以免句子没读完,气却用完了。

读文章的过程是非常消耗能量的,消耗的能量主要用来理解科学内容,而阅读文章的语言本身也会消耗能量。

由于科学事实本身已经够复杂了,因此我们在学术写作中要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来减少读者的能量消耗,也就是节省能量。

听起来非常简单,是不是?回想一下,是不是有很多文章,你拿起又放下,尝试读两段又放下,为什么总是读不完呢?也许就是因为文章的语言本身过于复杂,让你的能量消耗光了。

利伯恩(Lebrun)在《科技英语写作进阶》中提出,要节省阅读能量,需要减少句法(syntax)和语义(semantics)的消耗。

那么什么会引起过度的句法能量消耗呢?有以下六点:

1)歧义句或者模糊的语言(比如模糊的术语或者代词指代不明)。

2)语法或者拼写错误。

3)没有写完的句子。

4)长句子。学过GRE的人应该对什么是长句子以及长句子有多令人难以费解深有体会。

5)用其他语言的语法写成的英文句子。这对于第二语言者而言可能是会经常犯的错误。

6)标点的缺失或者错误使用。

如何帮助读者节省句法能量?以下是利伯恩给出的几条建议:

1)写短句子,尽量用简单的语法。

2)用可预期的方式来写文章,比如当读者看到「first」时,就会期待看到「second」,看到「on one hand」就会期待看到「on the other hand」。

如果写作不符合读者的这种预期,比如经常有学生在论文中写了「first」,然后就没有下文了,就必然会导致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3)让句子的主语紧挨着动词,动词紧挨着宾语。这样的句子更有助于读者找到动词的主体和对象,这启发我们要用结构简单的句子和短句子。

4)正确使用标点。

那么什么会导致过度的语义能量消耗呢?大概有以下几点:

1)未介绍过的术语和缩写。

2)缺乏理解意思的语境。

3)缺乏帮助理解内容的先验知识。

4)缺乏帮助理解概念的例子和图表。

5)图表信息过于详细或者缺失。

6)读者忘了前面读过的内容。

7)读者对观点、方法和结果有异议。

8)过于抽象的句子(如公式)。

9)不符合读者预期的句子(这里再一次强调符合预期的重要性)。

相应地,为减少这种语义上的能量损耗,我们可以:

1)为句子提供足够的铺垫,提供足够的语境信息来理解新的概念。

2)提高读者对于主题和概念的熟悉性。

3)用后一句话来解释前一句话。

4)用前一句话为后一句话提供铺垫(帮助理解语境)。

5)使用短句子(用已知的词汇)。

下面我举一个例子。这是我的学生写的一个句子,这句话就过长了:

Considering learning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non-social abilities and happens in both social and non-social contexts, it is intriguing to ask i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who are characterized as having profound difficulties in engaging in and maintaining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e.g., Lai, Lombardo, & Baron-Cohen, 2014), hav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specific to social contexts.

这句话中不仅包括新的概念(autism),还包括好几次转折,这么多内容很难在一个句子里表达清楚,而且关键是读者读到一半可能已经消耗光了能量。所以我把这句话改为两句话: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is a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characterized as having profound difficulties in engaging in and maintaining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e.g., Lai, Lombardo, & Baron-Cohen, 2014). It is intriguing to ask if children with ASD hav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specific to social contexts, considering learning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non-social abilities and happens in both social and non-social contexts.

总之,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注意节省读者的能量,避免歧义,精准表达,用短句子,尽可能节省读者在理解文章语言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简单、精确的语言来描述科学事实。

现在许多专业期刊都严格限定字数,出现了论文越来越短的趋势,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当学生的时候总是希望写长一些,觉得长论文才能得高分,这个思路是错误的,用短的篇幅来把一件事讲清楚,才是真本事。在花了许多时间读文献以后,我发现节省读者的时间简直是作者良心的体现。

最后,还是回到戈朋教授的观点:「keep the readers in mind」,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不断考虑读者会怎么想,用读者的观点来指导写作。这是一条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