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是新手最好的老师?新手的最佳学习对象是这些人

张海良 开智学堂

img

你知道专家和新手有什么区别吗?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过哪些阶段?作为新手,哪些人才是最佳学习对象呢?开智校友海良,下文为你解答~

作者丨张海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Become」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新手和专家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新手绝不仅仅缺乏经验、知识和技能,还缺乏经过大量实践形成的直觉和思维方式。认知科学告诉我们,学习早期的认知能力和晚期截然不同。新手「像专家一样解决问题」是个美丽的谎言。

1、专家看到的世界和新手是不一样的

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生于 1914 年的阿德里安·德格鲁特喜欢下象棋,他分别在 22 岁、23 岁和 25 岁代表荷兰参加慕尼黑、斯德哥尔摩和诺斯艾利斯的奥林匹克国际象棋大赛。

同时,他还是一位心理学家。因为兴趣和专业,他对「棋手是如何思考的」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博士毕业的时候,他写了《国际象棋中的思考和选择》 。这篇论文对整个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认为是国际象棋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书。

这位国际象棋大师兼荷兰心理学家,一直想要找到国际象棋专家和普通棋手之间的差异。他邀请一位国际象棋大师,一位优秀象棋手和一名新手,给他们 5 秒时间观看一盘中局对弈的国际象棋棋盘布局,然后盖上棋盘,要求这三位象棋水平完全不同选手的在另一个棋盘上复现棋子。在这个过程中,德格鲁特别留意他们摆放棋子的顺序。

他发现,新手根据相对位置分块复盘,复盘时新手迅速放下四到五个棋子,然后停顿一下,再放三到四个,再停顿一下,从棋盘的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专家则不同,专家根据职能单元分块,根据棋子攻守策略来复盘。结果是大师复现 16 个,优秀棋手复现 8 个,新手只有 4 个。再然后他将棋子布局随机打乱呈现 5 秒后,让他们复现,结果三位选手的回忆起来的差不多,只能复位 2-3 步棋。

img

德格鲁特认为,通过数万小时对弈所获得的知识,象棋大师面对一个由竞赛策略成分所支配的棋局,能够把一些象棋套路组合成模块,而新手缺乏这些知识,复现棋子数量远远低于象棋大师。

他在论文中写道:

众所周知,在某一具体领域(如国际象棋)不断获取的经验和知识,使那些在前期必须经过抽象或推导出的东西(特征等)在后期更容易被迅速知觉。就更大的范围来说,抽象被知觉取代,至于这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其界限何在,人们还知之甚少。作为替代的结果,一个所谓「给定」的问题情 境事实上并未设定,因为专家对此的看法与缺乏经验者的知觉不一样……

也就是说,专家看到的世界和新手是不一样的,就像象棋大师能识别出有意义的国际象棋布局,而新手不能。

实际上,类似的实验赫伯特·西蒙和比尔·蔡斯也做过。用一个专业术语来说,专家和新手对问题、对情境的表征不同。

2、专家和新手的区别

在《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里,作者指出了专家知识的 6 个重要原则:

1)专家能识别新手注意不到的信息特征和有意义的信息模式。

2)专家获得大量的内容知识,这些知识的组织方式反映专家对学科的理解深度。

3)专家的知识不能简化为一些孤立的事实或命题,而应反映应用的情境,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受一系列环境的制约。

4)专家能够亳不费力地从自己的知识中灵活地提取重要内容。

5)尽管专家谙熟自己的学科,但这不能保证他们会教导他人。

6)专家应付新情景的方法灵活多样。

为什么专家能识别出新手注意不到的信息特征和有意义的信息模式呢?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专家在这个领域拥有新手所没有的背景知识,拥有新手所没有的长期记忆。

我们不是空着脑袋解决问题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能让人们对有意义的信息模式更加敏感,而这些信息和模式对新手来说是陌生的。就像欧拉公式,在数学家眼里,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而对小学生甚至普通大人来说,这就是一堆数学符号,鬼画符似的。

这也就导致了,新手通常(或许是只能)考虑表层结构,比如象棋实验中,新手根据棋盘相对位置来摆放;而专家经常是抽象思考的,他们思考功能、深层结构,就像象棋大师能识别象棋攻守策略来复盘。

专家长期记忆里有问题和情况的表现形式,可以毫不费力地从自己知识中灵活提取重要内容。这些形式和内容是抽象的,这也是专家能忽略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直接找到有用信息原因。

新的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也许不同,但专家能识别出内在的、抽象的结构,而思考功能让重要的部分浮出水面,这使得迁移成为可能,以及对问题判断是否「靠谱」的原因所在。

除了缺乏背景知识、不同的长期记忆外,新手还缺乏专业技能甚至是自动化的技能。就像骑自行车,新手骑车的时候拐来拐去,顾了方向盘,顾不了脚下,一不小心还会跌倒;而专业骑手则不然,他们骑行是自动化的,甚至能做出各种花样来。

img图片来源 Pixabay

3、专家是新手最好的老师吗?

专家和新手是两种不同的存在。

在认知科学的 12 个主题里,关于成长,诺尔曼指出:

儿童绝不是小型的成年人,儿童并不是这样一种存在:仅仅缺乏经验、体魄和知识,只要把大人脑袋里的东西塞到他的脑袋里去就能成为大人。作为成年人,我们具备范围很广的技能、难以估量的详细的特殊知识,以及建立起了坚固的信念系统。我们成年人不仅仅是放大了的儿童,我们是另一种存在。

同样,新手和专家也是两种不同的存在,不仅仅是知识多少、技能掌握与否的不同,更是思维方式、认知世界的不同。

那么,新手如何成为高手?专家是不是新手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不是,为什么?原因有三。

第一,专家会受到知识的诅咒,不理解新手的困境。

首先说「知识的诅咒」。它是一种认知偏差,最早由经济学家科林·卡梅勒,乔治·罗温斯坦和马丁·韦伯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中创造的。他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对不对称信息进行这种(经济)分析的传统假设,因为信息灵通的代理人可以准确地预测不太知情的代理人的判断」。

知识的诅咒是指,当一个人与其他人交流时,会不知不觉中认为其他人也具有同样的背景知识。也就是说,一旦你知道了某件事,很难想象不知道这件事会是什么样子。

知识的诅咒在学习中非常普遍。比如教师不理解为什么明明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题目,学生就是不会做;比如专家在讲解某项技术时,会忽略新手其实根本不了解他讲解中的多数术语。

第二,专家往往通过「直觉」解决问题,很难向新手解说这些「直觉」。

除非遇到非常困难的问题,专家往往通过直觉就能解决问题。因为专家知识是条件化的(情境化的)、自动化的,许多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内化到专家的身体和头脑当中。遇到问题,专家就能马上识别出该从哪方面入手。

比如,一般的解决问题步骤是 A-B-C-D-E-F,专家凭直觉和丰富的经验可以省略掉其中的 C-D-E 。结果是,新手从外界所看到的解决步骤是 A-B-F。

C-D-E 这个暗箱过程,蕴含着专家的直觉、激化情境的条件性知识、自动化技能,它对新手来说是暗默的,看不见的。当专家向新手解说操作步骤时,由于暗默知识、直觉等原因,无法向新手解说清楚。

第三,学习早期的认知能力和晚期截然不同。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小孩子读书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读,而大人是一句一句读甚至一段一段读。在思考问题时,由于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各种模式的识别,专家思考是抽象的,新手由于缺乏这些,只能从表面思考。

这就导致了,专家眼中的世界和新手是截然不同的。就像前面说的欧拉公式,在数学家和小学生眼中是完全不同的。

img图片来源 Pixabay

4、从新手到专家的 5 个阶段

新手和专家处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上,这中间存在很大鸿沟,唯有把这些鸿沟填平,新手才能成为专家。

有一个模型即「德雷福斯技能获取模型」,分析了从新手到专家的整个阶段。新手并不是直接到达专家,而是要经过「新手-进阶新手-胜任-精通-专家」的过程。而专家之上还有大师。这方面的内容我曾在《你属于哪个位段的学习者?》里详细介绍过。

新手:

对某一事务、领域毫无所知的人。没经验是新手最鲜明的特征。

进阶新手:

它的特征是对「某一方面」有了一个清晰认识。所谓「某一方面」就是进阶初学者已经能够应付真实情景的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或是经常出现或是前辈指出。

胜任阶段:

当进阶初学者可以应对多个不同任务时,他可以规划长期目标,可以有条不紊地工作、学习,即使遇到突然事件也可以解决。

精通:

这个阶段任务开始驾轻就熟,决策也不再费力,开始从关注「某一方面」上升到「整体」,行为表现也开始以格言为指导,并能看见情景中的重要部分随机应变。

专家阶段:

在专家级别,行动者不再依赖分析原则,开始以其丰富的背景知识,利用直觉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无需浪费大量时间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像国际象棋大师,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做出特别高明的举动时,只会说:「因为感觉正确。它看起来很好。」这也就是新手很难直接从专家身上学到东西的原因所在。

大师:

在专家之上,还有大师。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师徒关系,言传身教得以实现。这一阶段是一对一,一对二的教导。

5、新手最佳的学习对象是谁呢?

新手的最佳学习对象,是比新手高一级的进阶新手,次之是高二阶的胜任者。因为他们是从新手阶段过来的,他们的技能还没有自动化,没有完全暗默,新手阶段的记忆对他们还是鲜活的,他们能够理解新手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

实际上,这很好理解。就比如,新进入一家公司,你的学习对象是身边的同事,不是老板。因为同事可以让你快速了解这家公司以及工作内容。当你熟悉后,你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成了你的主管,还不是公司老板。因为主管做的事以及工作的能力就是你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而老板们所谈的投资、融资、并购等等,离刚参加工作的你非常遥远,你学都学不来。因为你没有资源。这里的资源就好比你学习中的背景知识、专业技能、抽象思维等。

「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这句话出自《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 ,已经道出我们学无所成的根源。好高骛远,学无所成。新手可以从专家那里了解领域全貌,但要真正开始动手学习,专家、大 V 反而不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指出,教育教学知识不等同于一个学科领域的内容知识加上普通的教学策略。我们应该寻找最会教的老师,而不是最有知识的专家。他可以是你的同事或主管,可以是能给你反馈的专业教练。

在知识付费流行的当下,各种知识大 V 都在兜售他们的渊博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应该谨慎。不要到最后,你花了那么多的金钱、时间与精力,学了那么多知识,依然什么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