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太难?一个模型教你如何进行论证分析

百万机器猫 开智学堂

img

谈到逻辑学,你想到什么?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是否知道当今国际论证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论证模型——图尔敏模型呢?图尔敏模型是什么,如何帮助我们提高论证分析能力?开智金牌教练钟慰,为你讲解图尔敏模型的由来,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它,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一起来看~

作者丨钟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万机器猫」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学习论证分析,常常听到提问,学到了很多,但如何与生活结合。该怎么办,继续流连在书本之内么?

论证有大量的概念,但知道的越多,未知也就越多,发现自己陷入到知识漩涡之中。该怎么办,继续飘零在漩涡之中么?

图尔敏将作品命名为《论证的使用》,除了关注知识,直指使用的本质。论证好似踢球,在实践中方能精进,使用才是更好的学习路径。

下文与你谈谈如何用好图尔敏论证,如何在使用中寻找感觉。

实践中的诞生

谈使用,先化身作者,进入他的世界。

来看看图尔敏的研究之路。

img

拉开研究谱系,图尔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在逻辑学的变革中,承上启下。回到时间的源头,一切的开始来自于一名天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他在《哲学研究》中讲:词语就像是一张张不同的纸牌,可以在不同的游戏中按照不同的规则来使用,而它们的意义就存在于不同的使用之中。

认识世界,除了求真的道路,还能在实践中开辟,思想家们从此拥有了新的视野。维特根斯坦开辟了方向,另两位学者则是指明了道路,语言学家奥斯汀,逻辑学家赖尔。

奥斯汀的语言研究,关心语言和行为的关系。

比如,如何理解这句话:

  • 你不能搬这个箱子。

你会有自己第一反应,但真的是这样么。

我可以轻易给出这句话的三种解读。

  • 体能上不足:这个箱子有 100 公斤,你不能搬动这个箱子。
  • 公司的规定:公司有专人负责,你不能搬动这个箱子。
  • 表示关心:你病刚刚好,不能搬动这个箱子。

李天命老师在《哲道行者》中讲,厘清先于解答,意义先于真假。

自然语言并不精确,会产生理解的多义。如果连厘清都不能做到,怎么去解答,怎么去思考。

这是语言之难。

赖尔的逻辑学研究,关心推理的有效。

在三段论逻辑中,确定的前提会推出确定的结论。但自然语言中,确定前提不一定推出确定的结论。

比如这两段逻辑:

  • 王小二挂科了,坏学生会挂科,所以,王小二是坏学生。
  • 王小二挂科了,坏学生会挂科,但是,王小二不是坏学生。

用相同的论证得到了相反的结论,但看上去都没什么违和。

图尔敏感叹道:无论我们收集了多么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可能与相反的结论之间并不冲突。

这是推理之难。

语言之难,难在自然语言所缺乏的上下文;推理之难,难在自然的推理不是必然,而是或然。

图尔敏认为,以几何学来类比论证,自然会出现这些难题。

这时候要打破领域,打破边界,换一个思考的方式,摧毁旧的力量,为自己提供新的力量。

跨学科的解答

为了破解,图尔敏引入法学来替代几何。

img

法学和几何学不同。几何学用三要素来推理,在生活中缺乏精准;法学要素则更为丰富。

图尔敏补充了论证的要素,用六要素来扩展三要素,修补自然语言缺失的上下文。

几何学的推理在同一瞬间发生,没有时间先后,而法学的推理是有时间先后,可以不断追问。

图尔敏拉长了论证的时间,类似俄罗斯套娃,解开一层后,再解下一层,论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几何学关注形式是否有效,法学关注实际内容是不是合理,难题不是一次就能破解,保持好节奏,打好持续的战斗。在法学的世界没有预设的正确和错误,需要不断的根据证据来去调整和变化。

用图尔敏的话来总结:论证只有适合的,没有最好的。

这些要点,融合成了图尔敏的论证模型。

img

直接去理解这个抽象模型,会比较困难,但可以用自然语言来转换。

设想自己身处法庭,你需要化身 AB 两角,既做辩方,也做控方,模拟一次庭辩。

A:王小二是坏学生。( 主张 Claim ) B:你凭什么这么认为。 A:王小二挂科了。( 资料 Data ) B:你怎么才能够证明。 A:几乎没有好学生会挂科。( 理据 Warrant ) B:几乎没有坏学生会挂科,你凭什么那样认为。 A:据记录,好学生是不挂科的。( 支撑 Backing ) B:你的结论有什么例外。 A:王小二有客观原因未参加考试。( 反驳 Rebuttal ) B:现在,来总结下你的结论。 A:几乎可以确定的( 限定 Qualifier ),王小二是坏学生。

实践逻辑,关心怎么处理生活中的论证。

有趣的是,图尔敏论证,仅仅是他研究的副产品,由于用的人多了,在修辞领域大放光彩,他才承认了自己的贡献。

在《论证的使用》成书二十年后,作为学科的非形式逻辑学( Informal Logic )诞生,逻辑学迎来了新方向。

论证的剖析

厘清脉络,从而把握全局。

接下来,来解剖要素,深入细节。

img

学习论证之难,难在知识抽象。

由于缺少具体知识,学习时捉摸不透,掌握不牢。理解抽象知识的抓手是概念,认识概念的内涵、界定概念的外延,在实践中评价和运用,一步步深化。

清单是当下记忆的助理,根据认知科学研究,最优的记忆广度是 4,而最优的记忆深度是 5。构造并列节点不超过 4 个,层次不超过 5 层的树,最有利于记忆提取。

聚焦概念,可以使用 4×5 清单来深入。

img

我的清单,分别从定义和概念角度出发,给出四部分阐述。

设问:帮助识别出要素。

含义:描绘要素的内涵。比如,理据用来连接主张和证据,可以是价值观或理念,只要相信,就是你的选择。

特征:界定要素的外延。比如,理据包括,普遍规律、类比、标志、因果、权威、原则。

评价:追问要素的有效性。比如,问理据的支撑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反驳特例?

学习论证之难,还难在没有好坏的评价标准。论证只有适合的,没有最好的。论证没有客观的好坏,只有主观的判断。

论证是一个过程,先厘清,再评价,大多数情况,厘清之后,评价会自然出现。

比如阅读如下论证:

随着年齡的増长,人体对卡路里的日需求量逐漸减少,而维生素的需求却日趋增多。

因此,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老年人应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或者应当注意比年轻时食用更多的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用图尔敏模型来厘清。

C:老年人应当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注意比年轻时食用更多的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D1: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卡路里的日需求量逐渐减少。(干扰信息) D2:随着年龄的增长,维生素的需求却日趋增多。(有效) W:维生素的需求要靠保健品/食物来补充。(隐含)

第一个证据谈的是卡路里,对于主张没有帮助,是干扰信息。去除干扰,或者隐含的理据后,可以评价追加论证是否有效。

B:缺乏维生素所造成的后果,对老年人是否比对年轻人更严重。

谈的是维生素,未谈到保健品,对原始论证并无有效增强。

R:一般地说,年轻人的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是否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

谈的是维生素,又提到了保健品,是有效的反驳。

厘清之后,有效的评价会自己浮现。学习论证,专注打通点,自然连成线。

自我的阶梯

最终,还要回到自己。

在生活中如何使用,如何练习。论证可以使用于提问。在课堂上提问,并不容易。

张五常先生说: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

看完课之后好像就听完了,也没什么疑问,那怎么办。你的提问常常处于一阶,针对知识本身,问知识是什么,问自己理解的差异,问现实的冲突等。

图尔敏论证的要素都是追问,而且领域不变,会让你提升到二阶,去展开更大话题。

D:这个知识点的出处是哪里? W:这个知识和课程主题的关联是什么?和我的行动关系是什么? R:有什么反对意见?换个领域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 Q:适用在哪里?不适用在哪里?

不仅向老师提问,更可以向自己提问,学习是向自己的挑战。

img

在生活中如何来练习论证,要寻找机会来得到反馈。刻意练习要能收到反馈,有足够次数的重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反馈来自阅读。少看明显错误的文章,比如朋友圈爆文,多读论证严密的文章,才会有好的论证的感觉。阳老师多次推荐《哈佛商业评论》 ,在现实中分辨文章的好坏,建立自己的觉察能力,识别自己处于什么层次。

反馈来自写作。目标是得到反馈,逻辑学习最大的困难是在于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讲逻辑,多形成作品,获得判断和反馈,才能更好的认清自己。

反馈来自编程。计算机特别较真,一点点逻辑错误,能造成直接影响,计算机能给你无保留的反馈。

反馈来自模仿。阳老师的新书《人生模式》中精选了二十四篇文章,看看高手的论证,对照自己获得进步,千万不要错过。

如何进一步反求诸己,还要问自己,论证时,我的身份是什么,这对我意味着什么。儿童心理学高普尼克在新书给出了两个身份的隐喻,木匠和园丁。

木匠使用工具塑造产品,园丁则是提供适宜的环境去促进发展。

论证不会破开目标的栅栏,具体问题需要具体的知识,有领域的依赖。论证可以修剪思维的繁叶,复杂世界需要精简的交互,用不变的轮廓。

环境在改,难题在变,但培养出的论证意识,培养出的逻辑感觉,一生可用。

用好图尔敏论证

图尔敏的论证从实践中诞生,在使用中生长。

如果我们不去问「为什么」而是直接去探究现象所发生的重要事实,往往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会引导我们去找到答案。

最后,援引图尔敏的两段话。

图尔敏:一个新理论、新观点被接受,一个旧理论、旧观点被放弃,往往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论证过程。

学习论证需要耐心,不着急慢慢来。

图尔敏:不是明辨对错,而是建立共识。

学习论证需要包容,保持思想的开放。用好图尔敏论证,以开放的心,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