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成为自己,才是对自己的奖赏

阳志平 开智学堂

img

近期,知识星球对开智学堂阳志平老师进行了采访。你是否好奇知识星球问了阳老师哪些有趣的问题呢?其中有哪些你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是否有一些话题刚好能解决你当下的一些疑惑呢?来!跟一休一起往下看~

作者丨阳志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智工具箱」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Q1. 从心理测量到认知科学

问:阳志平老师,请您向知识星球的读者,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知识星球安人书院的星主。今天很高兴接受小星探的访谈。我是一名在认知科学领域从业 20 年的工作者。

各位读者也许是第一次接触「认知科学」这个词。它是在计算机科学与心理科学基础上,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心智是如何工作的。

与绝大多数认知科学家在学术机构工作不一样,我与一些科学家,在 2014 年创办了一家认知科学集团公司安人心智,关注的是如何将认知科学推广到更多商业领域,解决商业实际问题。

我创业很早,在 2003 年创办了一家心理与教育测量公司——安人公司。

安人公司主要是服务教育、医疗与军事机构,当年做过很多有趣的项目,其中一个较知名的项目是,马加爵事件发生后,我们受委托,在一个月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给云南省十万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甄选出高危倾向的学生。

另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项目是 2008 年汶川地震时的灾后心理支持。

汶川地震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全民直播的大型灾难事件。当天下午,我以安人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发起了一个灾后心理支持组织。给当地提供心理彩页、各类心理测评工具,召集了 10 多位心理学家共同编撰一本书《灾后心理自助手册》,捐赠数万册;并联合数千名心理学志愿者,提供线上与当地的线下支援。

因为当时行动迅猛,形式新颖,得到了众多主流媒体报道。

随着灾难慢慢平息,生死面前,自己的价值观却得到了极大改变。于是,在 2010 年转让公司股份,辞掉工作,离开商业界,以个人写作者的身份,在北京、老家读书、写作了四年多。直到 2014 年,第二次创业,才正式回归商业领域。

与 2003 年第一次创业时不一样,整个心理学界发生了极大变化,北京大学心理系在 2016 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认知科学逐步成为显学。因此,第二次创业,选择了脑与认知科学的商业应用。目前在教育领域与健康领域做得不错。在教育领域,先后与香港上市公司卓越教育等投资方成立了儿童脑科学公司爱贝睿、英才教育机构开智学堂。

img

其中,爱贝睿在自营平台与得到、喜马拉雅、头条、爱优腾、小米电视等第三方平台上推出了众多儿童教育课程,有数十万付费用户。开智学堂则主要服务 24-36 岁的知识工作者,目前有 1 万多学员,主要来自各大一线互联网公司与名校毕业生。

Q2. 什么是认知科学?

问:阳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是与计算机科学相伴而生的一个学科。很多大家熟悉的计算机科学家,其实也是认知科学家。比如,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西蒙,是认知科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人工智能奠基者之一。图灵奖得主、深度神经网络之父 Geoffrey Hinton 是心理学本科毕业,不少重要论文都发表在认知科学期刊上。

但与计算机科学关心虚拟世界不一样,认知科学关心人类的心灵世界,它致力于探索人类心智之谜。认知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核心分支是:

  • 计算认知科学: 用计算模拟的方法研究人类心智;
  • 认知心理学: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类心智;
  • 认知神经科学:用核磁共振等脑成像技术研究人类心智。

除此之外,还有认知语言学、认知人类学、心灵哲学等有趣的分支。

我个人的专长在计算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与心灵哲学。过去二十年,为了推动认知科学在国内的普及,与世界诸多知名认知科学家合作,引入了几十本认知科学经典读物。如:

斯坦诺维奇教授的系列著作《机器人叛乱》、《超越智商》、《决策与理性》、《理商》;平克教授的《风格感觉》;特纳教授的《古典风格》;艾利克森教授的《刻意练习》及弗林教授的《智力是什么》;道伊奇教授的《重塑大脑,重塑人生》;约翰逊的《日常生活的神经科学》;科斯林教授的《上脑下脑》等书。也组织了国内的专家进行了讨论,结集成《追时间的人》、《认知尺度》等书,自己则著有《人生模式》。

img

Q3.你最应该知道的认知科学前沿进展

问:其中,您认为对知识星球读者来说,最应该知道的认知科学进展是什么?

所有这些著作,会提及很多理论。我认为,对大家来说,非常值得了解的 4 个理论是:

认知:三重心智模型

认知心理学家卡尼曼在 2002 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他的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与诺奖演讲中,致敬了斯坦诺维奇提出的双系统理论。近二十年来,斯坦诺维奇将双系统理论更新为双过程理论,并提出了三重心智模型,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分为:自主心智、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我引入的著作《超越智商》、《机器人叛乱》。附带说一句,斯坦诺维奇的成名作《这才是心理学》被众多一流产品经理列为产品经理入门必读。

情绪:情绪建构论

今天这个时代,心理健康问题极度重要。抑郁、焦虑、躁狂成为时代病。

有一大半心理问题,都是「情绪障碍」。那么,是不是我们从根本上,关于情绪的认识就错了?这就是情绪建构论。也许,你听说过这类说法,人性是「理性」和「兽性」相互博弈;情绪好比大象,控制情绪好比骑象人;因为进化的不同,因此,我们的大脑会复现人类演化的历史,最终在大脑中呈现为爬虫脑、哺乳脑和皮质脑三重脑,情绪控制不当往往在于三重脑失调。

然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主席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教授告诉你这一切都统统错了。情绪是一种依赖社会现实的概念习得。详细介绍,可以阅读开智文库的《情绪》一书。

动机:自我决定论

今天互联网上,非常流行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很多人喜欢在自己的 ppt 中引用需求金字塔图,说明人们先温饱,再寻求自我实现。抱歉的是,今天的科学研究进展,告诉我们,这也是错误的。

目前你最应该知道的科学进展是爱德华·德西与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论。如果说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燃料,驱动着你去做事。那么,这些燃料分成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两类。自我决定论最出乎人意料的研究结论是:奖赏会伤人。成为自己,才是对自己的奖赏。

行动:执行意图

如何提高你的行动力?

也许你废了很大力气去做时间管理、学习各类课程,然而有一位天才的认知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是执行意图。它是由彼得·格尔维茨发明。

格尔维茨将「我要减肥十斤」这种制订计划的方式称之为「目标意图」,他强迫自己的实验对象换成一种「执行意图」的目标制订方式。它是使用「如果……那么……」的句式来设定目标。比如:把「我要多运动」改成「如果到了每周三、周五的傍晚五点,我就去操场跑步」;把「我要减肥」改成「如果今天已经摄入了 1800 卡路里,就不能再吃了」。

这四大理论,都是在见证认知科学的大转向:从本质主义到操作主义;从小实验到大理论;从粗陋进化论到复杂科学论。21 世纪,我们终究将对人性理解更深刻。

Q4.从财富自由到心灵自由

问:阳老师,读了您的很多文章,发现您在反复强调心灵自由、内在动机、自我决定论这些,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您觉得心灵自由很重要?

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智力不对称,一个人就有可能获得巨大的财务回报。

然而,在任意一个时代,能像王阳明一样,在去世前感叹「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成为心灵自由的人,始终是极少数。

无数人,终其一生,始终不明白一个道理。声望会一点点地改变人们的爱好,你需要绕开那些,表面名利双收的事情。因为后者需要加上那么多名,那么多钱,才与你喜欢的事情打成平手。

越凭兴趣去做的事,越容易取得预想不到的成就,如果一上来精打细算,奔着名利去,那么它也就是那么回事。

人生好比跷跷板,你会受到两种力量的制约:

1、以名利、奖赏及惩罚为代表的「外在动机」; 2、以兴趣、好奇心为代表的「内在动机」。

img

来自自我决定论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反常识的结论:奖赏会伤人。个人行为出发点为「外在动机」,比如金钱等外部奖励,反而会削弱人类的行为动机,降低你的自主性。

人一天的时间极其有限,如果你常常为,外在动机做事,那么多年以后,你不敢相信自己有内在动机,如果碰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你也会怀疑:

我真的是喜欢它吗?还是因为名利驱动而喜欢?

你渐渐区分不出,自己内心的喜好。

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成为自己,才是对自己的奖赏。你的内在动机帮助你成为一个人,而非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尤其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充满诱惑的时代,成为内在动机驱动行为的人,变得越来越重要。建议你,始终坚持内在动机驱使,好奇、热情且独立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你越坚持好奇、独立与热情地活在世上,你越能找到更多喜欢做的事;你也越善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Q5. 成为内在动机驱使的人

问:阳老师,人们究竟如何区分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因为喜爱?还是因为名和利?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动机类型呢?

举个例子,前不久,我提醒一位设计师小朋友。她以为自己是追逐内在动机而活,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她总是强调「大师」「地位」这样的字眼。真正内在动机驱使的设计师,不是因为目前跟随大师学习,才喜欢设计;而是因为从事设计,就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兴趣。

整个世界上,遵循内在动机而活的人非常少。自我决定论将人们的动机分成四种。许多以为自己是内在动机(热爱)驱使的人,不过是内摄调节、认同调节与整合调节,如下图:

img

外部调节

如果你认为,发一点工资,就多做一点工作;哪个事情带来的声望大,就做哪件事情。钱与名,多多益善。却不知,当你一旦习惯这种外部奖赏,一旦失去,你从此也会失去做事的动力。

内摄调节

如果你吸取了,很多外在规则,但并没有完全接纳,多数时候奔着名利做事,偶尔兴趣来了,内心冲突;比如常常在痛苦,自己究竟是为钱工作,还是为兴趣工作。

认同调节

如果你因为某个规则或价值观,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而接纳它。逐渐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且很少感到内心冲突。

整合调节

这种调节相对前三种来说,最为隐蔽。这类人是欺骗自己成功的政治家。这类人,已经将外在动机,完全整合到自我中。虽然自我决定成分高,但不是从自己的兴趣与内在满足出发,因此依然是外在动机驱使。

Q6. 如何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问:阳老师,人们在寻找心灵自由时容易碰到的误区?

你可以每天统计一个指标:自我决定指数。

计算你一天中,完全兴趣驱动,没有任何外在动机驱使的时间所占比例。

如果你一天 24 小时中,总是有大半时间是结果导向与名利导向,那么就尝试减少为更少时间。扔掉那些无聊的应酬,长期坚持去做一些跟利益无关的兴趣爱好,比如读书或写作。读书与写作本身就是享受,你并不需要得到格外什么,多年后,你反而得到最多。

做自己喜欢的事,你会上瘾。你会经常体验心流,欲罢不能,你自然会获得真实的幸福。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呢?

我的建议是——忘掉「真实的自我」,探索「可能的自我」。人们在寻找人生意义时,很喜欢去了解自我,尝试分析出一个「真实的自我」,然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样反而阻碍了你的行动。

什么是「可能的自我」?

它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黑泽尔·马库斯提出的概念。根据马库斯的定义,可能的自我是三我:希望我、预期我和恐惧我。比如:

  • 希望我:希望自己达到的自我。
  • 预期我:预期自己能达到的自我。
  • 恐惧我:害怕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自我

你是由许多个自我组成的,这些自我部分不仅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由你的过去决定,它很大程度上也会取决于你目前的环境以及你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很多人总在寻找真实的自我,但是真实的自我是找不到的,你非要去找,就容易原地踏步,行为瘫痪。

你需要行动,跑起来再说,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

年轻时,常常难以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几个小建议:

善用意义镀金术

人类大脑善于自我欺骗,同样,你可以反过来欺骗大脑,比如你明明从事的是枯燥的工作,你可以给自己一个有趣好玩的头衔,甚至,你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这个头衔的人。

降低人生复杂度

年轻时,面临很多压力,比如摆脱童年阴影、家庭与社会不好的影响、寻找终身伴侣、修炼专业技能、寻找事业伙伴。

为了降低人生复杂度,你要学会速战速决,把一些事情果断处理掉,不要堆积在同一时间段,如果上班养家糊口、下班追求兴趣,这样工作和生活会越来越复杂。因为你的心力资源会跟不上,也容易内心分裂。

设置时限

不要虎头蛇尾,减少启动周期型项目,这样往往会坚持不下来,最后都是在给自己挖坑打脸。同样,拒绝他人的速度要快,这样会节省心力。

用作品说话

作品会帮助你与第三方沟通。尤其是一些你在意,但不理解你的人,比如爸妈等。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内心纠结,暴露给第三方,越多人知道,越是给自己找事。成熟的职业人士是用作品说话。你的作品越多越有影响力,你就能排除掉越多杂事。

Q7. 读书与写作

问:阳老师,读书与写作为什么对寻求心灵自由这么重要?

我家里有几万册藏书。我有意成为藏书者。我相信纸质书会越来越昂贵,阅读纸质书会越来越精英化。未来除了隐藏在微信群、行业网络、一对一深度沟通这类隐知识之外,绝大多数人的资讯来源会越来越依赖微信、微博这类。

如果你像我一样藏书数万,就占据了一个独特信息源。所谓信息不对称与智力不对称。与众不同的是,这部分藏书除了自己工作需要,还有大量的人文经典,比如小说、诗歌、传记。那么,为什么要阅读这些书?

一个 App 可能生命周期是五年或者十年,而那些美丽的诗句,千年后,依然能击中那些敏感的心灵。它们是《诗经》中的「既见君子,我心则喜」;也是辛弃疾的「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它们是松尾芭蕉的「心如被风卷动的流云」;也是里尔克的「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img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类却可以发明文学来处理那些人生不如意,将忧伤处理为美。

阅读强调的是知识的输入,但诚如叔本华所说,假如只有输入的话,看的书再多,也会变呆子。写作是最容易大时间周期坚持的兴趣。所以我反复说过,最便宜的自我修炼是阅读;最容易产生心流体验的娱乐是写作。富人用钱买心流,超一流作家用心流买青史留名。

Q8. 安人书院

问:阳老师,介绍一下您的知识星球吧?

安人是我 2003 年创办的公司名字,一直很喜欢这两个字。它来自论语——修己以安人。安人书院是我未来建设实体书院的一个提前试水。因此,它沿袭中国古典书院模式,以山长为中心,讲学为主,兼容诸子百家,注重藏书祭祀,自学思辨,因材施教,师生传承。

具体来说:

  • 只读经典。用经典打败碎片;用体系战胜信息过载,选题上侧重经典以及那些围绕经典的书。

  • 强调输出。卡片写作,输出致敬时光。

img

星球「安人书院」的日常活动可以分成:以我为主的活动,与以书院同学为主的活动两类。我会不定期更新一些书评,以认知科学、人文经典为主,以及不定期整理一些书单,再就是回答同学的读书、职业发展方面的困惑。

书院同学自发组织的活动是共读好书与直播分享。同学们会在不同城市志愿者组织下,每 2 周,投票从我的书评、书单中挑选出一本集体共读的书。有的城市还会组织线下读书活动。

直播分享主要是结合我主编或引入的一些新书,邀请作者做分享,大牛居多。过往直播有:《认知尺度》线上新书发布会《情绪》线上新书发布会 《园丁与木匠》新书发布会《人生模式》新书发布会等。

目前,我在安人书院写了 30 来篇书评,开了二十来个书单,回答了 150 个问题,组织了七次直播活动。同学组织了 47 次共读活动,交了上千篇读书笔记,同时还有一位同学发了 100 本开智正典的笔记。内容品质应该还不错。

顺着这些书读,应该能对你略有裨益;顺着我与大家的互动,应该能帮助你的人生少走点弯路。「安人书院」尤其适合这些朋友:

  • 那些读书爱好者,尤其是喜欢阅读经典的
  • 那些科学爱好者,尤其是好奇大脑如何工作的
  • 那些写作爱好者,尤其是坚持卡片写作的
  • 那些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关心前沿科技应用

期待你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