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助力输入输出,工具我选 WorkFlowy

闪闪

内容 WorkFlowy 是一款优雅的创作工具,以简洁优越的树型结构,获得无数创造者青睐。如何利用 WorkFlowy 输出?如何利用 WorkFlowy 管理日程?WorkFlowy 有哪些使用鲜为人知的技巧?跟着闪闪一起学一手吧。

img

到今年,我用 WorkFlowy 已满四年。

2014 年春节由朋友推荐,我头次接触这款工具,从无所适从,到逐渐上手,再到欲罢不能每日必用,如今大有王子猷看竹「何可一日无此君」之想。它似男友,不对,胜似男友——观察我输入,知悉我输出,且配合默契。男友换了又换,四年来它却一直在。

img

期间经历学业+实习+志愿工作多管齐下、完成头疼的毕业设计、加入高认知负荷的创业公司,每个阶段难点不同,但 WorkFlowy 一直配合到位,助我过关斩将。我越发好奇,到底为什么,这个小工具可以叫我一直需要它?

直到阳志平先生在一次答疑时提出:

知识创造,可以分成三个层级:卡片、文件到项目这三个层级。

img

知识创造各层级的区别

卡片层级对输出来说有多重要?将作家理解为建筑师,你就明白——每次盖房子,比起从水泥等粗活干起,直接用预制材料来搭房子会更快更稳。普通人每次写作在干粗活,超一流作家如纳博科夫、钱钟书等,则是拼接卡片

拨云见日,我如梦初醒:文件、项目层级的输出一直相对顺利,原来在我多先输出卡片。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便是 WorkFlowy 作为卡片层级的工具,如何更优雅地助力输入输出。

这四年,不少朋友在我的影响下开始使用 WorkFlowy ,我司 90% 以上同事也在用。但常出现这种情况:听完推荐大家纷纷注册 WorkFlowy ,刚开始都说好,但没多久就混乱不堪,不知如何处理自己记录的那么多内容,然后就不了了之,较少像我一直舒爽。我想这其中一定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可以和你分享。

按照惯例,工具的基本功能我不赘述,毕竟一组「command + ?」快捷键就能知晓,网上也有海量攻略。今天主要交流的,是我一些特别用法,是这四年来不停尝试和迭代,越用越顺手的心得。谢谢这些技巧,令我可以从容应对认知负荷巨大的日常工作生活。

卡片工具怎么选

卡片虽叫卡片,形式并非必须方片。卡片层级,异在内容碎片,重在方便整合以输出文件层级甚至更高层级作品。如何选择卡片工具,我有以下偏好:

其一,为输出而设计,而非存储。啥叫为存储而设?看某某笔记就知道了:可以方便地接收来自各渠道的信息,存起来,久而久之,难逃储物间命运,越发臃肿杂乱。为输出而设,则不仅能友好创作,还需叫人没企图导入文章或文件。

其二,可全文检索。好不容易输出了这么多内容,不能全文检索轻松调取,再见。

其三,方便移动、组合和导出。写卡片写卡片,目的自在输出更高层级的作品,需易整合才宜创造。如果卡片不便导出,难以畅快接入创造文件、项目层级作品的环境,这不是舍本逐末么?

最后,能跨平台保存。个人设备越来越多,若不能跨平台使用,实难趁手。

以上,可用工具不少,比如看板工具 Trello 、协作工具 Spark 等。但个人偏爱 WorkFlowy,无它,缘分而已。

WorkFlowy 助力输入输出

如果你还没用过 WorkFlowy ,可以先去 https://workflowy.com/demo/embed/ 体验 3 分钟。

img

WorkFlowy 功能简介

初见 WorkFlowy ,有人以为这是思维导图软件,有人当作 TODO List,你呢?

不管怎样,WorkFlowy 基础功能虽简,却不失为可供性(Affordance)极强的容器,应用场景无数。一如宜人的公园从不划死园区功用,只恰到好处地布上设施,却叫附近居民都能找到乐意停留的角落。

img

WorkFlowy 的用户故事

这些功能,如果你使用得当,甚至不会再想它增加什么。这不是玩笑,比如我,四年来从不用插件,也没想过需要它增加什么。刚还特意翻了它的 Feature Announcement ,2014 年 8 月后四年没更新,估计也与想不出必须新增什么有关……

基础功能了解完毕,用也。四年摸索,这几点给我助益颇大——

根据输入输出,划分使用区域

要想 WorkFlowy 用得顺手,最好划分使用区域,按你日常输入输出场景,留出经常停留的工作区,和其它区域。

比如我,日常一般如此输入输出:头天晚上或当天早晨列出今日待办,按处理顺序排序,做完后标注自己所用工时和成果链接;第二天整理成日报更新到团队自省界面;周末根据日报输出周报,汇总自己这一周的进展,分析时间分配是否符合所任角色期待;日常难免有一些临时接到的任务,或忽然想起的事情,不时记录一些讨论内容或阅读笔记,还经常有一些议题/项目需要思考梳理和输出。

这样一分析,于我,工作区最舒服的尺度,是以周为单位。便在 WorkFlowy 里创造单位节点,并逐步摸索出工作用的每周 WorkFlowy 模板 :结合周报所需内容,创建每周模板,以便随时积累记录,也便安排日程及检视。一些固定发生的日程,比如周一早上的管理组会、周二的团队周会,也直接放到模板里,提醒自己,也省去重复创建的麻烦。

img

我的每周工作梳理模板

日常临时接到或忽然想起,但又难以立马想到安排在哪天,或实在太零碎不适合写进日报的事情,我则会及时记录在碎片清单的节点下;早晨规划日程或临时空闲,便会查看碎片清单,处理划掉一些事项。

那些需要记录的讨论内容,需要思考梳理和输出议题或项目,则在当周次级节点下任意发挥。比如管理组会这个节点下,我一般记录想讨论的议题和纪要。

此外,当周需记录的讨论,要思考梳理和输出议题或项目,我也随时记录在当周单位节点下,如果下周还会用到,则会把要用的内容挪到下一周的节点下;如果节点内容已输出为某个文档或文件,我则会把相应链接备注在节点下;如果某个内容要持续积累调用,我便把这个节点的内容拖动/复制到 工作台之外,持续积累。

内容如此繁多,我一般按 周-月-年 来安排处理工作区,以便管理:

img

那些可持续积累调用的内容,则移到工作区之外。比如:

img

你也许会喊,一个层级下节点如此多,怎么记得过来!于我,这不是我的工作台,很少长久于此停留,且可检索关键词,就算早超人类大脑最舒适的 4*5 层级,节点再多也无妨。

至于工作以外的内容,我也按自己的兴趣和输入输出的需求,随心创建节点积累卡片:

img

当然这些也都是随心调整,没有绝对标准,只求想输出时能快速找到合适位置写下,想调用时能即时调取。

善用拖动,积累、整合碎片想法

工作生活免不了各种信息涌入,不少人有类似烦恼:要记个什么东西时,就打开一个文档或在某某笔记里新建一个页面,过段时间,即使有主题相近的内容,也重复上述动作。久而久之,文档越来越多,不仅重复,更悲催的是,大部分并不能马上使用(交付目标用户),且无心整理。

有此困扰,多因把卡片和文件层级的输出混同处理。

需知道,我们要用的,是文件层级的输出——交流协作多基于文件层级,绩效评定也多基于文件以上层级。只要这些层级的产出不乱、鲜有难产,信息再多,你也不会闹心。更何况(团队协作中)多次主题讨论后,呈现每次纪要不是目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可用的行动方案、可交付用户的成果。

但一上来就做文件层级的输出,很难 —— 超一流作家如纳博科夫,也用卡片来助产。

而 WorkFlowy 就如一张空白画布,你可以任意创建节点,想到就写下,拖动、缩进、整合,随心定义、组合卡片,还呈现为最符合人脑认知特点的树形结构:

我提过多次的 MIT 认知科学家 Joshua B. Tenenbaum 发表在 PNAS 的论文( The discovery of structural form )中,比较了抽象知识的不同表征结构……最终还是意识到,人类的最佳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只有树形结构,才是最符合人类认知特点的一种结构,从树的上一层到下一层,是具备唯一通道,便于大脑将知识从记忆底层快速提取出来,符合人类大脑是个认知吝啬鬼的特点;树又是兼具横向扩展与纵向扩展能力的最优雅的结构。 —— Zotero(2):作为知识管理工具的 Zotero - 阳志平的网志

善用标签,提取局部关系

WorkFlowy 可以全文检索,检索关键词时可以把当前路径下关键词条目筛选出来,这不特别,所有检索功能都这样。但搭配树形结构,便能挖掘不少新玩法。

我常把常用关键词设定成标签,借助标签提取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举个例子:课程组委会每周多个角色协作,每个角色需要了解自己当周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但并非每个角色都需关注所有本周所有角色的安排,那如何从整体快速剥离每个角色所需事务? WorkFlowy 帮了大忙:设定涉及角色为标签,只要一点击,便可看到这个角色每周所需要跟进事务:

img

还可把筛选出的内容直接 export ,便可理出每个角色的检查清单:

img

再看一例:每周事务繁多,我想了解自己当周在各类事务上所花时间,以判断过去一周的时间分配是否符合角色定位。有 WorkFlowy ,这事很简单——之前提到,我每天都在 WorkFlowy 中记录工作日志,在日志里加上事务类别标签及所用工时;到周末复盘,点击各标签就可统计各类事务所用时间,相加还可知晓当周自己不是迷迷糊糊、有产出的时长。比如:

img

不过,若非有类似上述的特定目的,我几乎不用标签,一直没有用标签的习惯。且标签是云状结构,不符合人脑工作特点。详见 MIT 认知科学家 Joshua B. Tenenbaum 这篇被引用 330 次的论文 The discovery of structural form ,或阳志平先生在 Zotero(2):作为知识管理工具的 Zotero - 阳志平的网志 的解读:

Tag 系统与树形结构相反,它实质上是非常违背人们学习与记忆提取的规律的。尤其当 Tag 更多是 Tag,而不是树形结构的时候。它是个云形结构,会随着时间变迁而动荡。记忆恰巧需要的不是这类时间动荡。

请别这么玩 WorkFlowy

用网页版而不是 App

不时遇到一些朋友用 WorkFlowy 网页版,网络不稳定、加载慢,扭头就跟我说,你推荐那玩意儿不好使啊……

呃。PC 请使用 WorkFlowy desktop App 。你遇到的那些问题是网页应用常有之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也爱莫能助。

经常点进、退出节点

不少朋友用 WorkFlowy 时,常进入某个节点,以便保持界面清爽。这就不可避免退出节点再进入另一节点,而这其实特别占用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你得不停思考自己要找的东西在哪个层级,进入不对还得退出来重新再来,不出五回,就把自己弄晕,尤其节点较深、需要切换的节点较多时。

所以我一般保持全局视图。要看某个节点时展开就好,毕竟视窗就那么点,也看不到太多干扰,还方便上下滚动屏幕,查看或拖动节点。

如果的确有几个层级较深且常需切换的节点,我会 star 这些节点,然后利用 WorkFlowy switch between pages 的快捷键 CMD+; 切换: do

img

期望过奢,用于文件层级

时有朋友吐槽,WorkFlowy 这玩意儿写文章体验很糟糕啊,写一段一段的文字时体验很差。甚至国内有团队,改造 WorkFlowy 增加写文章、插图等功能开发了一款应用。

对此我只能笑笑,莫能强求。回到文初,输出可分成卡片、文件、项目三个层级,各层级有各自特点,也有各自匹配的工具,何必用卡片工具输出完整文章?

我一般只把 WorkFlowy 用于卡片层级,善用拖动和缩进,随时积累碎片想法;文件层级的输出,则转移到适合文件创作的界面。比如文章,会在 WorkFlowy 中梳理基本思路,export 到 MarkDown 编辑器中继续编辑,再通过 GitHub 保存或发布,比如本文,亦是如此 ,当然,过程会随时翻看 已有相关卡片 。

项目层级亦有章法,对应工具和工作流,咱们下次再聊。

小结

工具是辅助,输出作品才是目的。路漫漫其修远,愿你我都能找到各情境泰然处之之势。 ■